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前路减压后两种融合方法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EEK(聚醚醚酮)制作的颈椎融合器及自体髂骨移植进行颈前路减压术后的颈椎椎间融合.评估颈前路减压术后这两种融合方法的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2月行颈前路减压及椎间融合手术病例共54例,分为PEEK颈椎椎间融合器组(A组)30例和自体髂骨组(B组)24例.A组共融合49个节段;B组共融合36个节段.比较手术前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病变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5~32个月,平均28个月.在1年随访时,A、B两组行减压及植骨手术的颈椎椎间隙均取得完全的植骨融合.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及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PEEK颈椎融合器治疗颈椎病,可以取得与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46例(59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患者,均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KSS评分系统评价临床效果.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a,平均18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8.6分提高至29.6分,KSS评分由术前39.6分提高至91.2分,优54膝(91.5%),良3膝(5.1%),可2膝(3.4%),优良率96.6%.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术中合理的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可使明显畸形的膝关节在术后获得良好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4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规律,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失血性休克或术中低血压4例(9.5%),脑脊液漏5例(11.9%),脊髓损伤2例(4.8%),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1例(2.4%)。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严重,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于一期后路单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3个月,行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5a,术前JOA评分4~10分,平均7.2分;术后3个月为10~16分,平均14.2分,改善率71.4%;术后1aJOA评分为13~16分,平均14.8分,改善率为75.5%;无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病例,1例并发脑脊液渗漏,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麻痹经脱水、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后-前路分期联合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可彻底解除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脊髓压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隐血管蒂逆行组织瓣移位修复小腿中上段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隐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隐动脉和膝降动脉关节支在 84 .33%的情况下共干于膝降动脉 ,膝降动脉在距股骨内侧髁上平均 8.4 2cm处发出 ,起始处外径 (1.79± 0 .32 )mm ,走行 (4.0 2± 2 .2 0 )cm后发出关节支后主干延续为隐动脉。隐动脉起始部外径 (1.14± 0 .2 3)mm ,营养缝匠肌的下 1/3段和膝内侧上部的皮肤。隐动脉终末支分布于小腿内侧上段皮肤 ,并在鹅足区附近皮下与膝下内侧动脉皮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有恒定的吻合。膝降动脉关节支主干长 (6 .0 7± 0 .98)cm ,起始部外径 (1.19± 0 .2 3)mm ,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结论 隐血管蒂逆行组织瓣移位可以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和 (或 )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粗隆间骨折在硬膜外麻醉或插管全麻下,取股骨大粗隆外侧纵切口,显露大粗隆及其下约10 cm股骨干外侧骨面,C型臂X线机监视下手法牵引患肢使骨折复位,选粗隆下2-3 cm处为进针点,安放DHS,术后2 d开始做肌肉收缩功能锻炼,4-6周扶拐下地行走,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疗效标准参照Sadowski等[2]报告的疗效标准,优27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讨论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强度高的特点,是目前治疗粗隆间骨折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9例,手术均采用牵引直视下复位骨折,自肱骨内、外髁向骨折近端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的方法.术后石膏固定3~4周,8~12周拔除克氏针.随访并按照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解剖复位26例,随访6个月~4 a,平均2.5 a.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为优2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3例肱骨远端前倾角较小(<30°);2例轻度肘内翻畸形,1例肘关节伸直受限20°.结论: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迭较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TRAIL诱导HOS-8603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关系。方法 MTT法测定TRAIL对HOS-8603细胞的抑制率; 将HOS-8603细胞分别用TRAIL、TRAIL + 1.0μg/ml 环孢菌素A(CsA)处理, 然后用透射电镜观察HOS-8603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亚G1期细胞百分率及PI和Rh123双染色后细胞的ΔΨm。 结果 MTT还原试验表明:作用24小时后, 2.5μg/mlTRAIL的抑制率为29%;5μg/mlTRAIL的抑制率为83%. HOS-8603细胞经TRAIL作用后, 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随着TRAIL作用时间增加, HOS-8603细胞凋亡数增加和ΔΨm 降低(F=33.831 P〈0.01) , 两者呈直线相关.CsA不仅能抑制TRAIL诱导HOS-8603细胞ΔΨm 降低。而且能减少凋亡细胞数的增加(t=7.103 ,P〈0.01)。结论 TRAIL诱导HOS-8603细胞凋亡的线粒体依赖途径是通过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 ΔΨm降低来实现;CsA能部分抑制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髁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取平卧位,肩关节前侧弧形切口,显露骨折处,复位满意后置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按OSS评分优64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97.2%。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髁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8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2组均高于术前,但治疗组术后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骨折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