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从命名、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4个方面介绍了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研究概况,指出FS是一种非关节的风湿综合征,近年其命名已趋统一。FS的病因迄今不明,病理阳性结果少,病理生理机制亦不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训练能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主观感觉(自觉脱垂症状好转)[RR=3.62,95%CI(2.26,5.82),P0.01]、脱垂症状评分[MD=-3.07,95%CI(-3.91,-2.23),P0.01]和POP-Q分度[RR=1.70,95%CI(1.19,2.44),P0.01]。结论:盆底肌训练能有效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 r TMS) and virtual reality(VR) training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as assessed.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12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LF r TMS and VR training treatment,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ham r TMS and VR training treatment. Participa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therapy of 6 days per week for 4 weeks. The primary endpoint including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test of Fugl-meyer assessment(U-FMA) and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 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including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and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otally, 108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tudy(55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3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4-week treatment, the U-FMA scores [mean difference of 13.2,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3.6 to 22.7, P<0.01], WMFT scores(mean difference of 2.9, 95% CI 2.7 to 12.3, P<0.01), and MBI scores(mean difference 16.1, 95% CI 3.8 to 9.4, P<0.05)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 combined use of LF r TMS with VR training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the living activi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following subacute stroke, which may provide a bet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subacute stroke.  相似文献   
4.
5.
6.
中药三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再塑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1只Wistar大鼠分为三七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缺血 1h后恢复再灌注 ,同时三七组经腹腔注射中药三七。在术后 6h ,1、3和 7d 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组缺血灶周围皮质区和海马区神经可塑性分子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GAP 4 3和微管相关蛋白MAP 2表达的变化 ,并于再灌注后 6h评定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缺血后大鼠出现左前肢瘫痪 ,三七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再灌注后 6h ,1、3和 7d时GAP 4 3表达水平逐渐上升 ,三七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后MAP 2表达水平降低 ,于再灌注 1、3和 7d上升 ,三七组在相应时间点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低于假手术组。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在缺血周围区神经元出现结构重塑 ,中药三七治疗可加速这一过程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脑损伤及功能重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尽管对中枢神经能否再生存在争议,然而脑损伤后的功能代偿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脑损伤后的功能代偿是以功能重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的方式进行.脑功能重组是神经科学、康复医学研究的内容.现有证据显示脑功能代偿伴有神经突起的发芽、突触新生、递质释放及神经回路的重组、再构及神经行为学功能评分的改变.临床康复治疗对脑功能重组的解释存在不足,缺乏充分的证据,不利于治疗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循环运动(FES-cycling)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病程3~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期间,最终63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观察组3例患者脱落,有32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4...  相似文献   
9.
<正> 为客观评定感觉异常性股痛,研究了左右二侧股外侧皮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材料与方法:22例临床诊断为感觉异常性股痛的病人,另选20例病史和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对照组为32岁(17~61岁),患者组为34岁(17~56岁),男女之比为1:3。症状都限定为一侧,右侧8例(36%),左侧14例  相似文献   
10.
<正> 胫后肌是足部的主要内翻和跖屈肌,该肌被趾长屈肌和(足母)长屈肌所覆盖,其内侧部分起自骨间膜后面,外侧部分起自腓骨后面上2/3。肌腱主要止于舟骨粗隆。胫后肌前面上2/3主要由胫前肌和趾长伸肌所覆盖。有二个神经血管束与本肌伴行。胫后肌受 L_s 和 S_1 脊神经根通过胫神经所支配,因此是电诊断评定腰骶脊神经病损、胫神经和坐骨神经病损及骶丛病损最有价值的肌肉之一。胫后肌有助于鉴别腓神经病损和 L_s 脊神经病损,然而也是屈肌群中位置最深的。从胫后途径进针最常采用胫骨内缘的解剖标志,沿胫骨后内缘通过趾长屈肌向前外侧进针插入胫后肌。另一个胫后途径是在小腿中下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