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甲型 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中国426家医院确诊的重症甲型 H1N1流感住院患者中≥65岁的217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病例定义为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并符合甲型 H1N1流感重症诊断标准。基于各变量有完整记录的病例数来计算各变量数据百分比。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72.9±6.2)岁。82.0%的患者合并1种或以上基础疾病。患者发病到首次就诊的中位时间是24 h,到实验室确诊中位时间是102 h。发热(87.6%)和咳嗽(91.7%)是突出的临床表现,91.6%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存在肺炎,56.4%的患者氧合指数≤300。入组患者中,死亡34例(15.7%),其中15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在合并重要基础疾病、入院时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氧合指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甲型 H1N1流感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出现呼吸、心率增快、肝功能异常、血小板下降等情况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阳性的韦格纳肉芽肿(WG)病患者的肺损害的认识。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8年1月,对确诊的8例有肺损害的韦格纳肉芽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平均49.83岁。抗MPO抗体阳性4例,抗蛋白酶3(PR3)抗体阳性4例。抗MPO抗体阳性的WG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咳嗽、咳痰4例、咯血2例、呼吸困难1例、哮喘样发作1例;4例均累及上呼吸道和肾脏;胸部CT显示双肺单发或多发结节影2例、肿块影1例,双肺弥漫斑片影或磨玻璃影4例,肺实变影1例,结节性空洞1例及支气管扩张2例。误诊为肺癌、肺结核、军团菌肺炎、真菌性肺炎者各1例。结论在国人的WG患者中,抗MPO抗体阳性可能并不少见。对临床表现为发热、肺部阴影伴抗MPO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考虑WG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促尿酸排泄是针对痛风病因所进行的治疗,苯溴马龙(benzbromarone)通常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促尿酸排泄药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也可诱发部分病人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我们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67岁。有痛风病史30年,未用治疗痛风的药物,近3年无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有痛风家族史。查血尿酸590μmol/L,血肌酐77μmol/L,尿尿酸排泄10·36 mmol/24 h,尿pH 5·0,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予苯溴马龙25 mg口服,仅用药一次即出现足趾、踝、肘等多个关节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复查血尿酸160μmol/L,继续应用苯溴马龙(每日25 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AE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老年男性 AEP 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总结。结果患者以咳嗽、咳痰、发热起病。胸部 CT 示双肺多发斑片影伴少量胸腔积液,抗感染治疗无效。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 AEP,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AEP 是一种少见病,易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早期明确诊断,规范治疗,治愈后无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在正常人,胃食管反流每天发生50次,多于进食或餐后发生,并且没有任何症状,因此GER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食管反流所致的疾病。GERD除包括典型的局部胃肠道症状如胃灼热、反酸等外,还包括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声音嘶哑,有时可不伴有任何胃肠道不适。Lock等人进行问卷研究证实59%的GERD患者有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如胃灼热、反酸和吞咽困难等;Irwin等人研究发现,由GERD所致的慢性咳嗽的患者大约75%的时间没有胃肠道症状。不同专业人员对GERD的临床表现认识不同,各种GERD的食管外表现不仅在临床和诊断方法上和经典的胃肠道疾病专家认为的GERD有所不同,而且在病因和治疗方面也不一样,临床医生在处理慢性咳嗽患者时,必须意识到这些差别。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性,63岁,农民。2004年3月4日因多关节肿痛伴右肩胛下肿物3个月来诊。患者3个月前受凉后感胸闷、心悸,双肘及双肩关节疼痛,无肿胀。右肩胛下隆起一肿物,直径约10cm,无疼痛。伴有乏力、咳嗽、咳白痰、低热、盗汗。外院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心包积液,曾考虑为心肌炎,给予中药治疗未好转。后抗痨治疗2个月(具体不详),咳嗽、咳痰、盗汗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感双肘及双肩关节疼痛,伴有口干、口腔多发溃疡及睾丸胀痛。近20d来左食指近端指问关节、左腕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无晨僵。无腰背部疼痛史。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高血压史,口服北京降压零号治疗。查体:体温36.5℃,血压130/70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腭可见多个米粒大小溃疡。右侧胸壁肩胛下可及一直径10cm皮下肿物,呈半球状隆起,质硬,无压痛,不活动,无粘连。左侧睾丸轻度肿胀,轻压痛,无结节。左食指近端指间关节及左腕关节红肿,皮肤温度不高,压痛明显。双肘及双肩关节压痛明显,无红肿,肩关节上举活动受限。左膝关节肿胀,皮肤温度稍高,有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双下肢腓肠肌压痛。四肢肌肉无萎缩,肌力正常。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代谢表型分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且年龄≥40岁的57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收集变量:一般资料,症状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运动耐力测定(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测、人体成分分析、静息能量消耗、代谢和营养的血液学指标、细胞因子等。结果5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营养代谢表型分布:肥胖组3例(5.3%),恶病质组14例(24.6%),肌少症组10例(17.5%),30例(52.6%)患者为正常体型组,根据欧洲代谢表型的标准该研究的营养不良患病率42.1%。肥胖组慢阻肺患者的四肢骨骼肌质量[28.6(23.5,34.0)kg]、去脂肪组织质量[62.3(54.0,76.6)kg]、去脂肪组织质量指数[20.8(19.1,23.1)kg/m^(2)]、骨矿物质含量[3.2(3.0,4.2)kg]、吸药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56.8(40.0,56.8)]在4组中最高,而CAT评分[3.0(3.0,5.0)分]、mMRC评分[0(0,2.0)分]和BODE指数[1.0(1.0,2.0)分]在4组中最低(P<0.05)。肌少症组慢阻肺患者的去脂肪组织质量指数[15.9(14.7,16.9)kg/m2]、静息能量消耗(REE)[1034.0(876.5,1156.8)kcal/d]和FEV1%[49.5(39.2,63.9)]在4组中最低,而CAT评分[13.0(6.5,17.5)分]、mMRC评分[2.0(1.5,2.0)分]和BODE指数[3.0(2.0,6.0)分]在4组中最高(P<0.05)。恶病质前期和恶病质组的慢阻肺患者的体脂肪组织质量[12.0(8.2,18.9)kg]、四肢骨骼肌质量[19.8(18.1,23.2)kg]、去脂肪组织质量[46.1(43.4,52.4)kg]、内脏脂肪面积[56.6(41.8,89.1)cm2]在4组中最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肌少症组最高[32.9(27.6,118.3)pg/mL](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布于各营养代谢表型,各表型之间人体成分测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分析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60例以及同时期同年龄段社区非COPD老年人72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人体测量指标、血液学指标及人体成分的差异,按照GLIM营养不良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相应方法分别检测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常见β内酰胺酶的表达,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及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主动外排系统的激活。结果 20株PDR铜绿假单胞菌中,可检出的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16株(80%):产AmpCs酶菌株16株(80%),其中产超广谱AmpCs酶(extended-spectrum AmpCβ-lactamases,ESACs)12株(60%),产ES-BLs菌株14株(70%),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1株(5%);膜孔蛋白OprD呈不同程度缺失的菌株11株(55%);主动外排系统中MexA-MexB-OprM、MexC-MexD-OprJ、MexE-MexF-OprN、MexX-MexY-OprM呈过度激活的菌株分别为5株(25%)、3株(15%)、4株(20%)、1株(5%)。65%PDR铜绿假单胞菌存在2种或2种以上耐药机制,以高产β内酰胺酶合并膜孔蛋白OprD缺失最多见。结论高产AmpCs和(或)ESBLs,合并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或主动外排泵的激活,是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