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星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属米勒链球菌群(S.milleri group),通常为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菌群,对人一般不致病,偶见引起肺、脑和心脏等感染的报道[1~4].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临床常见真菌菌种的方法。方法:选取真菌核糖体RNA的ITS区为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和种特异性探针,将3个属的6种临床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茵、热带念珠茵、光滑念珠茵、新型隐球菌、烟曲霉和黄曲霉)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11种医学真菌DNA,产物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通用引物可以扩增所试11种医学重要真菌的DNA,扩增片段长度约为560bp。6种真菌扩增产物只与其对应的探针杂交。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特异,适合常规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 2 .5Gy 90 %的中子射线照射BALB/C小鼠 ,研究小鼠血清中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力的变化情况 ,以确定 2 .5Gy中子辐射对小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二级BALB/C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共计 78只。实验期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统一饲养。将上述小鼠分为 2组 ,包括 1个对照组和 1个实验组。采用北京清华大学的中子源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 90 %中子照射 ,照射剂量为 2 .5Gy(66只 ) ,对照组 12只。分别在照射动物之后的 6h、12h、1d、3d、5d、7d、10d、14d、2 1d、2 8d和 41d采取静脉血 ,进行AST、LDH、CK和ALT的活性测定。采用MicrocalOrigin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2 .5Gy中子照射 5d后血清AST、LDH、CK和ALT活力均有明显升高 ,直到于照射后 2 1d~ 2 8d后仍然未恢复至正常状态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2 .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进而引起血清AST、LDH、CK和ALT活力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CM)为革兰染色阴性的杆状或球杆状细菌,产生黄色素.该菌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以及医院环境中[1].CM主要引起早产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还可引起心内膜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病[2].成人感染CM者几乎都有明显的基础病,如血液病、肿瘤等免疫缺陷患者等,常作为医院感染的终末病原出现.我们于近期在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舌黏膜溃疡拭子中培养出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并取得治疗成功.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在国内还没有舌黏膜感染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的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曲霉菌引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骨感染的试验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免疫低下患者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措施。方法通过行C型臂透视引导下椎间隙穿刺活检术对患者进行取材做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真菌,采用MIC方法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从患者腰椎间隙内采集的血性液体标本经培养、鉴定为黄曲霉菌,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有较低的MIC值,分别为0.25、0.03μg/ml;随后选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有效;经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未见有关白血病患者合并曲霉菌性骨髓炎的中文报道,国外报道文献4篇(4例),但未见曲霉菌属引起白血病患者多发感染的报道。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黄曲霉菌造成的多发性骨感染极其罕见,且难诊断、难治疗,病死率极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对感染部位进行穿刺取活检或抽取液体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获取病原学证据;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高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以50 pg/mL为阳性界值,BG检测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91.4%,阳性预测值90.6%,阴性预测值74.4%。以20 pg/mL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87.5%,特异性88.6%,阳性预测值89.7%,阴性预测值86.1%。连续监测时BG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1~10 d预测真菌感染。在BG阳性患者中,对20例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19例有效,1例无效死亡。抗真菌治疗前BG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BG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浆BG浓度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IFI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对侵袭性肺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确定合适的阳性界值(cut-off)及对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IA高危患者的血清曲霉GM抗原,比较cut-off 1.5、cut-off 1.0、cut-off 0.5时GM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ut-off 1.5时,ELI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50%、96%、91%和71%;cut-off 1.0时分别为65%、92%、87%和77%;cut-off 0.5时分别为75%、88%、83%和81%。结论: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ELISA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以0.5为折点对早期诊断很有意义,有利于高危患者曲霉感染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多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12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intI 1和intI 2)。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范围为48.3%~94.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1.7%和48.3%;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和intI 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0.0%、46.7%、85.8%、75.8%、86.7%和85.0%,而未检出blaOXA-24-like、blaOXA-58-like和intI 2。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加强医院管理工作、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医院内感染的意识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欣  陈建魁  尹秀云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401-1403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绝大多数IFI病人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很难与其他侵袭性疾病区分。真菌感染的诊断依靠常规真菌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鉴定,难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研究和探索敏感、特异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已成为IFI实验室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病原真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也具有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