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背景:有研究报道牵张间隙内存在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两种成骨方式,也有研究认为在只有轴向牵张力作用而无其他方向外力干扰情况下,牵张新骨仅以膜内成骨一种方式成骨。目的:研究不同咬合状态下牵张区新生组织所处的力学环境,并验证该环境是否具有诱导和促进成软骨的能力,解释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方法:建立下颌骨双侧牵张成骨模型,设定牵开距离为1cm,固定后4周,在骨面咀嚼肌附着部位施加肌肉力来模拟实际咀嚼运动。选择双侧后牙咬合、左侧磨牙咬合及前牙咬合状态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压应力/张应力、剪应力、范式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后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向颊侧力值有所增加。自远中舌侧下缘至远中颊侧上缘,压应力逐渐转为张应力。②前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面逐渐向颊侧减小。压应力/张应力在舌侧面压应力较大,向颊侧逐渐减小,过渡为张应力。③左侧磨牙咬合状态:左侧牵张区各应力和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各应力分布特点很相近,但最大值均要比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相应力值小。右侧牵张区范式应力在远中面的上缘和下缘出现应力最大值,近中颊侧下缘出现应力最小值,之间为过渡区。剪应力与范式应力特点相似。压应力/张应力则主要出现在近中下缘。说明在固定早期若牵张器不够稳定,咀嚼运动可以在新生组织内形成一个促使软骨形成的力学环境,为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指出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比下颌骨骨折术后取出和未取出钛板钛钉的患者生长发育情况,探讨钛板钛钉对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行下颌骨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15例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取出钛板钛钉分为取钛板组(7例)和未取钛板组(8例),对患者进行病历收集、术后随访、临床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测量,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容貌形态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的外形和功能恢复基本满意,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测量表明2组患者左右侧下颌骨长度之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钛板钛钉植入对儿童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鉴于二次手术钛板取出可能造成的再次创伤,术后钛板取出术可不常规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第三磨牙阻生与相邻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external root resorption,ERR)的关系,并为此类病例的防治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2013—2017年收治的85例第三磨牙阻生患者的105颗阻生牙及相邻第二磨牙ERR情况。利用CBCT对第二磨牙ERR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第二磨牙ERR检出率及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第二磨牙ERR的检出率为44.8%,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比较发现,≤20岁组与>20~30岁、>30~40岁和>40岁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ERR的检出率随第三磨牙阻生角度的变大和位置的变深逐渐增加。第二磨牙ERR的严重程度在上、下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阻生第三磨牙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磨牙ERR检出率无性别差异,与年龄及阻生第三磨牙位置、角度、深度相关。发生于下颌的第二磨牙ERR要比上颌的严重。对于造成第二磨牙ERR的阻生第三磨牙要积极拔除,特别是发生于下颌者。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报道牵张间隙内存在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两种成骨方式,也有研究认为在只有轴向牵张力作用而无其他方向外力干扰情况下,牵张新骨仅以膜内成骨一种方式成骨。目的:研究不同咬合状态下牵张区新生组织所处的力学环境,并验证该环境是否具有诱导和促进成软骨的能力,解释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方法:建立下颌骨双侧牵张成骨模型,设定牵开距离为1cm,固定后4周,在骨面咀嚼肌附着部位施加肌肉力来模拟实际咀嚼运动。选择双侧后牙咬合、左侧磨牙咬合及前牙咬合状态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压应力/张应力、剪应力、范式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后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向颊侧力值有所增加。自远中舌侧下缘至远中颊侧上缘,压应力逐渐转为张应力。②前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面逐渐向颊侧减小。压应力/张应力在舌侧面压应力较大,向颊侧逐渐减小,过渡为张应力。③左侧磨牙咬合状态:左侧牵张区各应力和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各应力分布特点很相近,但最大值均要比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相应力值小。右侧牵张区范式应力在远中面的上缘和下缘出现应力最大值,近中颊侧下缘出现应力最小值,之间为过渡区。剪应力与范式应力特点相似。压应力/张应力则主要出现在近中下缘。说明在固定早期若牵张器不够稳定,咀嚼运动可以在新生组织内形成一个促使软骨形成的力学环境,为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指出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报道牵张间隙内存在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两种成骨方式,也有研究认为在只有轴向牵张力作用而无其他方向外力干扰情况下,牵张新骨仅以膜内成骨一种方式成骨。 目的:研究不同咬合状态下牵张区新生组织所处的力学环境,并验证该环境是否具有诱导和促进成软骨的能力,解释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 方法:建立下颌骨双侧牵张成骨模型,设定牵开距离为1 cm,固定后4周,在骨面咀嚼肌附着部位施加肌肉力来模拟实际咀嚼运动。选择双侧后牙咬合、左侧磨牙咬合及前牙咬合状态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压应力/张应力、剪应力、范式应力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后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向颊侧力值有所增加。自远中舌侧下缘至远中颊侧上缘,压应力逐渐转为张应力。②前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面逐渐向颊侧减小。压应力/张应力在舌侧面压应力较大,向颊侧逐渐减小,过渡为张应力。③左侧磨牙咬合状态:左侧牵张区各应力和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各应力分布特点很相近,但最大值均要比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相应力值小。右侧牵张区范式应力在远中面的上缘和下缘出现应力最大值,近中颊侧下缘出现应力最小值,之间为过渡区。剪应力与范式应力特点相似。压应力/张应力则主要出现在近中下缘。说明在固定早期若牵张器不够稳定,咀嚼运动可以在新生组织内形成一个促使软骨形成的力学环境,为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指出了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顺应教育部对大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提高医学生审美能力,扩展思维、激发想象力,使学生早期了解口腔颌面部和牙齿解剖结构,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口腔素描学课程。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详细评价,结果表明该课程的开展达到预期效果,有开设的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