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鼻咽癌CT灌注成像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9例鼻咽部CT灌注检查中,鼻咽癌组30例,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正常鼻咽部5例,测量鼻咽癌和鼻咽黏膜位置的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其中16例鼻咽癌活检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CD34单抗染色后,Weidner方法计数MVD。各组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CT灌注值、肿瘤分期与MVD之间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49例中1例鼻咽癌灌注检查失败。鼻咽癌组(29例)肿瘤CT灌注值BF为(48.6±16.9)ml·100g^-1·min^-1,PEI为(32.3±7.9)HU,TTP为(17.5±4.9)s,BV为(12.8±4.4)ml·100g^-1;正常对照组(5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15.9±5.9)ml·100g^-1·min^-1、(12.6±1.3)HU、(22.6±6.9)s、(3.5±0.5)ml·100g^-1;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25.2±7.0)ml·100g^-1·min^-1、(19.8±5.9)HU、(22.6±4.3)s、(6.1±2.4)ml·100g^-1,三组各灌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组(29例)中TNM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7例)与PEI和BV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8和0.50),与BF和TTP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和0.22);16例鼻咽癌MVD为(30.8±12.6)个/高倍镜视野,与其BF(51.4±17.0)ml·100g^-1·min^-1、PEI(33.2±9.6)HU和TTP(16.3±4.1)8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0.60和0.78),与BV(13.2±5.6)ml·100g^-1弱相关(r=0.48)。结论鼻咽癌有着特征的CT灌注表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灌注值可以反映鼻咽癌微血管密度特征,PEI和BV值与鼻咽癌的TNM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几种罕少见肺肿瘤的X线、CT特点湖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430070)黄天云,付荣,安连峰,魏少忠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肺软骨型错构瘤.4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表现特点,同时扼要讨论了它的影像特点与病理关系。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浅谈延长CT球管使用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CT球管是CT机中重要部件,正确合理的使用可达到满意的扫描效果,并可延长球管使用寿命,为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我们通过对本院CT扫描机的使用体会,着重针对延长CT球管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摸索,取得了一定效果。1.预热(扫描程序) 预热扫描是CT机停机超过3h以上所必须进行的程序扫描,其目的是保证机器能执行正常的扫描工作,延长球管使用寿命,并保证良好的图像。2.正确选定扫描条件 根据检查要求不同适当选择既适合病人体型、部位的扫描条件,又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宜低不宜高的曝光条件,最大限度的保护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技术.资料与方法 22例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的鼻咽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多层螺旋CT对选定的鼻咽层面进行定层连续扫描30次,将4×30帧图像输入function CT软件内,根据动脉动态增强-时间曲线和各组织强化值计算各层面内每一像素的灌注指标,并计算各指标与同层面正常肌肉的比值,以此来评价鼻咽癌和邻近组织的灌注状态.结果鼻咽癌组织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分别为(51.7±10.9) Ml·100g-1·min-1、(35.4±5.2) HU、(14.5±1.7) s、(853.6±245.3) ml/100g,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肉灌注比值分别为7.0±1.8、4.1±1.4、0.6±0.1、6.9±3.9.结论正确的检查技术是灌注成像的重要保证,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显示鼻咽癌微循环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5.
颌面部直接矢状位CT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颌面部直接矢状位CT扫描(简称矢扫),能清楚显示颌面部有关矢状面上的解剖结构,弥补了轴位CT扫描(简称轴扫)及冠状位CT扫描(简称冠扫)的不足[1,2]。根据诊断要求作者对蝶鞍区、鼻腔、鼻窦、眼眶、口腔等处病变的常规CT扫描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加作直接矢扫,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材料及设备 荷兰PhilipsTomoscan350型全身CT扫描机,直接矢扫附件及副检查床;多幅照相机摄片。方法 CT扫描机架向主检查床侧倾斜20°,放下垂直于副检查床的金属板开关,将附加床垫置于机架和副检查床间,患者俯卧其…  相似文献   
6.
增强FLAIR序列和磁化传递对比在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和磁化传递对比(MTC)两种序列对脑转移瘤的显示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0例拟诊脑转移瘤的患者行MR常规扫描后采用T1WI、FLAIR、MTC序列再行增强扫描,并分别统计三种序列各自显示的病灶位置和个数及三种序列上转移瘤的病灶/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结果 60例患者中42例发现脑转移瘤,共计131个病灶,增强后常规T1WI显示112个,FLAIR显示126个,MTC显示125个,三种序列上转移瘤的病灶/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增强后FLAIR序列和MTC对部分脑转移瘤的显示和诊断具有特殊意义,联合使用能提高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参数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0例共120次MSCT扫描,Marconi Mx8000型4层CT扫描仪,分别将准直层厚5.0mm、2.5mm、1.0mm与PitchO.875、1.25、1.75相匹配,各组数据分别以0%、50%、70%重叠重建率,对容积再现(VR)重建血管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级数显示评分,不同层厚、重叠重建率和Pitch分组比较,将准直层厚2.5mm、1.0mm组,重叠50%重建68次血管成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与对应VR图像行配对t检验。结果准直层厚1.0mm组O%和50%重叠重建及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50%、70%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0%及准直层厚5.0mm组图像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时3种Pitch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和1.0mm时VR重建和MIP重建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A时选择适当的扫描重建参数,可以显示较多血管分支级数,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其优化的条件为:准直层厚2.5mm,Pitch1.75,50%重叠重建,两种重建方法VR和MIP在显示血管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CT分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合CT分区回顾性分析64例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其特点。结果:64例声门上型喉癌并颈部淋巴转移。CT平扫颈淋巴结密度均匀或不均,增强淋巴结强化明显,呈环状强化及不均匀强化。Ⅰ区2例,Ⅱ区21例,Ⅲ区12例,Ⅳ区5例,无Ⅴ区、Ⅵ区、Ⅶ区淋巴结转移,其中Ⅱ区、Ⅲ区同时淋巴结转移14例,Ⅰ区、Ⅱ区同时淋巴结转移7例,Ⅰ区、Ⅲ区同时淋巴结转移3例。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易发生Ⅱ区、Ⅲ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别是Ⅱ区单发淋巴结转移最多见于声门上型喉癌,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分区淋巴结清扫及调强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鼻咽部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部淋巴瘤影像表现. 结果 45例均表现为突入鼻咽腔内的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30例可见口咽肿块,10例可见鼻腔内侵犯,3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仅1例见颅底骨质增生硬化. 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表现为鼻咽腔内生长的均匀密度肿块影,很少侵犯周围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0.
多层面螺旋CT Pinpoin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系统(Pinpoint系统)在多层面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2例发现体部肿块者进行MSCT下Pinpoint系统导向穿刺。包括肺部病变25例,纵隔4例,胸腔人口、肝、胰各l例。取出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评价穿刺的到位率、病检的准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2例经Pinpoint系统均成功取材,穿刺针到位率100%,一针刺中率71.9%。穿刺病理诊断准确性87.5%(28/32)。5例(15.6%)发生并发症,其中l例出血,4例气胸。结论 Pinpoint系统与MSCT配合使用可以取得较高的活检准确率,是一种准确、安全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