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DDR)在腰椎侧位影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1例患者的DDR腰椎侧位影像,使用图像后处理方法中多级图像对比增益法,又称“交响乐”功能(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进行后处理,同时取另81例患者进行普通X线摄影,由放射科经验丰富的医生、技师各2名对所有的腰椎侧位影像进行分析,采用常规影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的影像质量。结果(1)DDR腰椎侧位影像质量影像评分为13.00,普通X线影像评分为8.96,经非参数检验的配对符号秩和检验,依赖负秩计算的统计量(X^2=-7.88,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R腰椎侧位组明显优于普通平片组;(2)81例中DDR腰椎图像显示满意率为92.6%(75/81),普通X线平片显示满意率为61.7%(50/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9,P〈0.01)。结论与普通X线影像相比,DDR影像能更好的显示下部腰椎椎体、附件及周围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有利于放射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表现和成因,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失败及假狭窄诊断的38例图像,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上述病例中的伪影及假狭窄的CT表现。结果:伪影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上腔静脉高浓度造影剂产生假斑块伪影、冠状动脉重度钙化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准确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影像表现及成因,对提高CT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磁共振T2弛豫时间图(T2 mapping)技术评估兔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一侧后肢坐骨神经行单次立体定向照射,照射剂量35 Gy,照射中心位于神经层面距腓肠肌后缘3 cm,照射野直径1 cm,照射体积约0.79 cm3,对侧为对照侧。所有兔于照射前、照射后1 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评价肢体功能变化,并行T2多回波及T2WI/SPIR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于上述各时间点随机处死2只兔,取照射段坐骨神经行电镜检查。结果照射后1 d,照射段神经T2值明显升高,神经肿胀、T2WI/SPIR信号稍增高;照射后1个月T2值较1 d降低,接近正常水平,T2WI/SPIR上信号未见升高;照射后2个月起T2值进行性升高,并至4个月达高峰,T2WI/SPIR上2个月起神经及周围肌间隙出现小片长T2信号影,3、4个月异常信号逐渐加重并出现条索状短T2信号影。结论 T2值能较好地反映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急性改变,但它对于评价放射性损伤时神经的细微改变可能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老年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未发现异常。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在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较大价值。探讨帕金森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脑灰质体积变化,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信息。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本院临床诊断帕金森病患者48例,纳入标准:除运动迟缓外,至少符合下列表现之一:1肌强直;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多排螺旋CT(MD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与螺旋非门控技术对2组各15例年龄、体质量相近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128层MDCT心脏扫描。计算并比较2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对2组扫描显示不同解剖结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结果门控组ED低于非门控组(P<0.05)。室间隔、房间隔、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的图像质量门控组高于非门控组(P<0.05);主动脉弓降部与两侧肺动脉干图像质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前门控技术行128层MDCT心脏扫描可减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诊断梗阻性黄疸的meta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目前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非侵入性影像诊断方法(US,CT和MRCP)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MEDLINE文献查询及参考文献的复习.两名专家独立进行资料的选入及剔除.纳入标准为:1980年1月到2003年7月发表的文献,(a) US、CT和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性疾病的文献,(b)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得每个影像方法的真、假阳性数,真、假阴性数.进行SROC分析以及协变量分析各研究因素对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45篇文献,17篇有关US(2017例),12篇有关CT(752例),20篇有关MRCP(1292例)符合纳入标准.SROC曲线分析表明MRCP比US和CT具有更高的诊断能力,MRCP的Q*值(0.9256)高于US(0.8765)和CT(0.8606).结论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非侵入性影像诊断方法中,MRCP比US和CT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高分化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下肢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边界清楚,T,WI及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内部分隔厚度〉2mm;CT为均匀低密度,分隔轻中度强化。病理见较多分化好的脂肪细胞。4例黏液型边界大部分清楚,T,WI等低信号,3例夹杂少许高信号脂肪影,T2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多房分隔:CT上呈等、低混杂密度,不均匀团片样、云絮状强化,实性成分及粗大间隔强化明显。病理上疏散黏液中见短梭形细胞或单泡状脂母细胞。结论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影像学表现典型,多数黏液型脂肪肉瘤伴有少量脂肪,MRI及CT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粘液样表皮癌(MEC)11例,腺样囊性癌(ACC) 10例及类癌7例.24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CT平扫,6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仅行PET/CT扫描.结果:11例MEC,CT表现为宽基底腔内结节9例,腔内外肿块2例.10例ACC呈管壁弥漫管壁增厚5例,腔内结节4例,腔内外肿块1例.7例类癌为腔内外肿块4例,腔内结节3例.MEC与类癌均明显强化.8例ACC,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2例.7例SUV值范围约2.1~8.9.结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EC及类癌多为腔内或腔内外结节伴明显强化.ACC多为弥漫管壁浸润型伴轻度强化.SUV值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儿例患者中,多发肿块、结节影10例(91%),伴空洞形成8例,病灶周围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1例,晕征4例,血管供给征6例。浸润性阴影4例(36%),其中3例伴多发结节及空洞形成。气道受累3例(27%),胸膜受累2例(1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10例,cANCA阴性1例。结论:多发病灶周围的毛刺征、晕征以及伴发的气道改变对韦格纳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在肝脏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在肝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肝脏进行呼吸门控频率选择部分反转恢复(SPIR)序列T2WI成像以及保持参数不变时,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戍像,观察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技术后,扫描时间及图像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时,扫描时间缩短20%,图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SNR)(P〈0.01),而图像的对比信噪比(CN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呼吸导航回波联合腹带加压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图像对比度保持不变,可在肝脏MRI检查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