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接受输血的病人会因疾病的种类、文化程度及个体差异而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护士应准确把握输血病人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共同参与输血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3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94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案,分为鼻侧切组(n=26)、鼻内镜组(n=35)、柯陆氏组(n=33),鼻侧切组采用鼻侧切手术,鼻内镜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柯陆氏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手术。分析3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鼻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两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鼻侧切组(P<0.5)。柯陆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鼻侧切组(P<0.5)。鼻侧切组术后第6、24、48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第1、2天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鼻侧切组总复发率高于鼻内镜组(46.2% 21.2%,P<0.05)。结论 与鼻侧切手术相比,单纯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辅助下柯陆氏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睡眠质量高等优点,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术较鼻侧切手术具有更低肿瘤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鼻腔后部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5例患者经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后83例患者治愈,10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9%;其中10例有效患者及2例无效患者经二次微波治疗后均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黏膜均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鼻腔后部出血患者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载脂蛋白E(Apo E)在视神经脊髓炎(NM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7~14 d大小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及Apo 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脊髓切片及视神经体外培养。用NMO-IgG及补体(HC)干预脊髓切片及视神经制成NMO体外模型实验组,设无干预的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水通道蛋白4(AQP4)、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培养液中谷氨酸浓度、各组NMDAR1、NMDAR2B蛋白表达。结果 (1)实验组脊髓和视神经组织的GFAP、AQP4表达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且Apo E-/-实验组比WT实验组GFAP、AQP4缺失更显著(P 0. 05);(2)实验组脊髓和视神经组织的NMDAR1、NMDAR2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间对比Apo E-/-组NMDAR2B表达显著高于WT组(P 0. 05);(3)各组间培养液谷氨酸浓度无显著差异性(P 0. 05)。结论 (1) NMDAR可能参与NMO致病,特别NMDAR2B可能通过诱导兴奋毒性作用参与NMO发病;(2) Apo E可能通过影响NMDAR活性间接对抗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伊马替尼引起的药物性水肿的疗效.方法:23例因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出现药物性水肿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丸,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改善水肿,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水肿改善情况及尿量,血常规、骨髓象、肝脏、肾脏功能、伊马替尼药物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2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尿量、血常规、骨髓象、肝脏、肾脏功能及伊马替尼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升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改善伊马替尼治疗引起的药物性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代中医药实验表明,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干预信号转导等方面达到抗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0岁,农民。因纳差、腹胀2个月于2004—02—12入院。患者近2个月来无明诱因地进食减少,无咽痛及咽下梗阻感,腹胀、进食后较剧,无腹痛及吐泻,曾服健胃消食片,效果差。既往无肝炎病史,不饮酒,月经规律。体格检查:体温36.8℃,  相似文献   
10.
加味六君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小萍  孙淑君 《中医杂志》2002,43(7):517-519
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空腹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以加味六君子汤,西药组用西沙必利,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空腹血浆MT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加味六君子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较低的空腹血浆MTL显著提高,与西沙必利相当。结论:说明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能增加血浆胃动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