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异常变化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急性有机磷中毒与内皮素及CGRP是否亦有内在关联?我们在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间观察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及CGRP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92年至2003年共收治12例误诊为躁狂抑郁症(下称躁郁症)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下称甲减)患者,其中9例来自精神病医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82年至1990年共收治12例误诊为躁狂抑郁症(下称躁郁症)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下称甲减),其中9例来自精神病医院,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例,女10例。年龄32~54岁,平均41岁。病程5~14年,平均8.4年。误诊时间最长3年,最短半年。临床特点①本组病人均以嗜睡、纳差、乏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血管病218例心电图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由其所致的心脏活动变化也倍受重视。为了进一步观察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218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并附一组8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中毒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飞  孔凡沛 《临床荟萃》1996,11(12):565-566
有机磷中毒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变化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对64例口服有机磷中毒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作了动态观察,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1991年11月~1993年12月期间资料完整的有机磷中毒64例,男18例,女46例;年龄17~52岁,平均32岁。服毒种类有甲胺磷、久效磷、敌敌畏、对硫磷、氧化乐果,乐果。其中重度中毒24例,中度中毒26例,轻度中毒14例,均无甲状腺及系统性疾病。中毒诊断标准为:均有明确的有机磷农药服毒史。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无力、瞳孔缩小。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束震颤、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腹泻、步态蹒跚,意识清楚或模糊。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并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以本院健康职工16例为对照。男6例,女10例,年龄20~54岁,平均30.5岁。  相似文献   
6.
赛庚啶对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沛  孟祥飞 《新医学》1997,28(5):240-241,264
目的:了解赛庚啶对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影响。方法:对89例受试者病情达“一般控制”后分8组分别以赛庚啶每日4,8,16,24mg白天分次口服或睡前顿服,在治疗的1,3,6,12周测定1时及7时血糖,1时血清生长激素,7时血清皮质醇,24小时尿糖,体重指数,结果:赛庚啶能持久抑制1时血清生长激素,7时血清皮质醇使糖尿病黎明现象消失,血糖持久或暂时下降,24小时尿糖排出量减少,结论:每日睡前顿服赛庚啶8~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模拟胰岛素生理转运的意义。方法 :以 2 0例继发性磺脲药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 ,用胰岛素泵治疗 ,先后选择侧腹壁输注及脐旁输注 (采取限制脐旁静脉丛的血液仅能向附脐静脉回流的方法 ) ,连续每小时测静脉血糖及胰岛素 ,计算曲线下面积 ,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开始输注时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4h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无显著性 [(73 8 0 4± 194 0 6)mIU·h与 (715 90±2 0 4 5 7)mIU·h ,t=1 63 6,P >0 0 5 ] ,侧腹壁法 2 4h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脐旁输注之面积 [(2 78 3 5± 3 1 95 )mmol·h与 (2 62 44± 3 4 13 )mmol·h ,t=2 40 7,P <0 0 5 ]。黎明时刻 (0 :0 0~ 6:0 0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无显著性[(13 9 2 0± 3 5 92 )mIU·h与 (13 6 17± 3 8 5 1)mIU·h ,t=0 972 ,P >0 0 5 ] ,侧腹壁输注法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脐旁输注之面积 [(5 1 71± 7 62 )mmol·h与 (4 5 2 1± 4 2 5 )mmol·h ,t =3 662 ,P <0 0 0 2 ]。结论 :胰岛素首先进入门静脉系统比首先进入腔静脉系统具有更好的降糖效果 ,更有利于控制黎明现象 ,模拟胰岛素的生理转运和分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疗效.方法:本次5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糖尿病高血糖患者,采用随机平均法平均分为2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给予观察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比较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和血糖变异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值在空腹和餐后2h的变化情况均呈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方式,虽然血糖控制效果和常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相近,不过却可以减少血糖变异系数,安全性更好,可以做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