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1,ERCC1)、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及3型β-微管蛋白基因(classⅢβ-tubulin,TUBB3)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诊断的69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利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RRM1及TUBB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69例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33.33%(23/69),在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组间突变率有显著性差异。ERCC1低、高表达率分别为59.42%(41/69)、40.58%(28/69),EGFR突变与ERCC1表达呈负相关性,EGFR无突变时ERCC1趋向于高表达(P=0.024);RRM1低、高表达率分别为31.88%(22/69)、68.12%(47/69),EGFR突变与RRM1表达无相关性(P>0.05);TUBB3低、高表达率分别为8.70%(6/69)、91.30%(63/69),EGFR突变与TUBB3表达无相关性(P>0.05)。ERCC1、RRM1、TUBB3三者间的基因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患者ERCC1倾向低表达,这类患者可能更能从铂类化疗和靶向药物中受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来自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腔外科就诊的4580例NSCLC患者的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HCHD2和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HCHD2和HIF-1α蛋白在NSCLC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和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双免疫荧光法检测CHCHD2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共定位。结果 CHCHD2和HIF-1α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部分表达于细胞核中。CHCHD2、HIF-1α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肺组织(P均0. 001)。CHCHD2和HIF-1α在NSCLC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 017,P=0. 010; P 0. 001,P=0. 008; P 0. 001,P=0. 003);在总NSCLC、腺癌、鳞癌组中,CHCHD2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是0. 526、0. 468、0. 551(P均0. 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HCHD2和HIF-1α在NSCLC组织中共定位于细胞质与细胞核。结论CHCHD2和HIF-1α在NSCLC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促进NSCLC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CHCHD2和HIF-1α在NSCLC中表达呈正相关,且存在共定位现象,提示两者在NSCLC中表达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检测Fn14、p-JAK1、p-STAT1在EGFR 19-Del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并探讨EGFR 19-Del对Fn14及JAK1/STAT1表达的调控作用,以期为EGFR 19-Del之NSCLC的发展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EGFR TKI(吉非替尼)处理HCC827细胞系(EGFR 19-Del)、H1975(L858R)及H292细胞系(正常肺上皮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Fn14、p-JAK1、p-STAT1蛋白表达。结果:相比于H1975和H292细胞系,Fn14、p-JAK1及p-STAT1基因和蛋白在HCC827细胞系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对比未经吉非替尼处理的HCC827细胞系,经抑制剂处理后的HCC827细胞系中Fn14、p-JAK1、p-STAT1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而在H292细胞系中无此现象。由此说明,EGFR 19-Del对Fn14及JAK/STAT信号分子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结论:EGFR 19-Del可能通过上调Fn14及JAK/STAT信号分子的表达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而Fn14可能是EGFR 19-Del之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联合化疗与EGFR-TKIs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9月至2015年12月晚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50例)和单药组(50例),联合组采用EGFR-TKIs联合化疗治疗,单药组采用EGFR-TKIs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6%(33/50),单药组为48%(24/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8%(44/50),单药组的疾病控制率为68%(3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8.5个月和1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的OS分别为36个月和28.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单药组和联合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结论:与EGFR-TKIs单药相比,EGFR-TKIs...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AKT/GSK3β信号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关键分子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HIP1表达与AKT/GSK3β信号通路及EMT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HIP1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样本中HIP1,p-GSK3β,EMT标志性分子E-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几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HIP1与p-GSK3β,E-cadherin,Viment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HIP1,GSK3β,E-cadherin及Vimentin基因在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IP1,p-GSK3β,E-cadherin及Viment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8%(78/85),82.35%(70/85),15.29%(13/85),80%(68/85),分别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P1,p-GSK3β,E-cadherin在不同病理分级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imentin在临床病理特征各组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HIP1与p-GSK3β及Vimentin在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IP1与E-cadherin在总的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RT-qPCR结果发现,HIP1,GSK3β及Vimentin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均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而E-cadherin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结论:HIP1表达与p-GSK3β,E-cadherin及Vimentin间存在相关性,提示HIP1可能促进食管鳞癌组织中GSK3β及Vimentin的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9.
孙盈  杨锋  夏靖华 《肿瘤学杂志》2020,26(5):407-412
摘 要:[目的] 探讨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 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促进食管鳞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kt抑制剂处理HIP1高或低表达食管鳞癌细胞系中HIP1、GSK3β及EMT标志性分子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采用IHC检测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目的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相关性。[结果] 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hRNA-对照组相比,shRNA-HIP1组细胞中Akt、GSK3β及Viment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E-cadher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对照组、OE-对照组相比,OE-HIP1组细胞中Akt、GSK3β及Viment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E-cadher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IHC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P1与GSK3β、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336,P<0.001;r=0.561,P<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69,P=0.027);GSK3β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317,P<0.001),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71,P=0.025)。Akt抑制剂处理HIP1高或低表达食管鳞癌细胞系结果显示,Akt抑制剂处理后E-cadherin表达升高,GSK3β及Vimentin表达降低。[结论]HIP1 可能通过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癌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自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肺癌标本数据库抽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预后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68例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1.9%,淋巴结转移率与pTNM有统计学相关性;共清扫淋巴结1 895枚,533枚为转移淋巴结,总转移度为28.1%,其中第6组淋巴结转移度高达44.3%(35/79),第4、5、7、9、10、11组淋巴结的转移度在某些特定分组中有显著差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1.2%,且N分期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生存时间越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且与预后密切相关。精确N分期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