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25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2000—03~2005—12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适应证25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经严格筛选符合ERC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其中男143例,女115例,年龄49~82(平均56.8)岁。诊断性ERCP156例,治疗性ERCP102例。  相似文献   
2.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表达相关抗原阳性与胃癌的相关性及胃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胃癌38便,萎缩性胃炎30例,正常对照24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 CagA抗体,PCR法,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率,同时检测了癌旁组织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王业忠  夏兴洲  王冰  李萱  孙霞 《临床荟萃》2006,21(12):876-877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取代。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各类胆胰疾病共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 患者女,53岁。因中上腹阵痛伴间断呕吐1月余,于1998年10月9日入院。入院前五月余曾进食“大枣”,其后出现阵发性中上腹胀痛,间断呕吐胃内容物和苦水,吐后腹痛缓解。服“氟哌酸”、“胃舒平”等,症状仍不断出现。近日来乏力易倦、食欲减退、消瘦明显。入院前1周中上腹痛加重,呕吐增多,大便搪稀,便次增多。本次发病后无黄疸、发热、暖气、烧心、呕血、便血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曾有“胃炎”史,无肝炎和结核病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体检:体温36.8℃,血压110/70mmHg。神志清楚,巩膜无黄染…  相似文献   
5.
肥胖、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之一.肥胖和高脂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1999年1月-2005年8月,我们对222例AP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肥胖、高脂血症与AP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术中内镜检查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术中内镜检查2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9例,年龄26~78(平均57)岁.经内科保守治疗24~96 h无效或再次大出血行剖腹探查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21对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组织内淋巴细胞的免疫病理调节.方法:收集28例UC患者和2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和肠黏膜活检标本,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淋巴细胞(LPMC),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1R在CD4+、CD8+ 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面表达. 培养PBMC和LPMC, 使用IL-21和抗CD3单抗体外刺激, 48 h后收集上清液,使用ELISA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分泌, 分析IL-21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结果: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组织内CD4+、CD8+ T细胞、CD20+ B细胞和CD56+NK细胞表达IL-21R水平比健康者显著升高(PBMC:8.42±2.14 vs 3.46±0.54, 10.35±2.17vs 5.28±2.2, 7.27±1.15 vs 2.35±0.41, 12.55±3.12 vs 5.45±1.06; LPMC:22.44±3.46 vs6.26±1.15, 24.48±4.57 vs 6.87±1.02, 16.24±3.10 vs 5.56±1.44, 23.54±4.12 vs 8.45±1.68, 均P<0.05). 体外培养PBMC或LPMC, 使用IL-21刺激, 发现IL-21可显著诱导UC患者的PBMC和LPMC激活, 并分泌高水平的TNF-α和IFN-γ(346±72 vs 120±27, 3048±426 vs1182±242; 625±113 vs 154±35, 3827±418vs 1520±304, 均P<0.05).结论:IL-21R参与肠黏膜炎症损伤, 阻断IL-21生物学效应可能治疗U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按发病时间可以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稳定期和慢性期 5个阶段 ,在各个阶段脑部病变改变为 :超急性期 (0~ 6h) ,MR主要表现是单纯水分积聚的反应 ,T1值与T2 值最长 ,在T1加权像上显示低信号 ,在T2 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急性期(6~ 2 4h) ,细胞毒性脑水肿进一步加重 ,髓鞘脱失 ,脑细胞坏死 ,血脑屏障破坏 ,继之发生的占位效应会阻滞微循环 ,使梗死范围扩大。在T1加权像上呈明显长T1低信号 ,在T2 加权像上呈明显长T2 高信号 ,常有占位表现 ;亚急性期 (2~ 7d) ,脑水肿以第 3d最重 ,占位效应明显以 3~ 4d最重 ;由于血脑屏…  相似文献   
9.
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结石首次取石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胆胰疾病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微创治疗。其中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点,从而开辟了一条胆总管结石非剖腹手术治疗的新方法。但是并非所有的胆总管结石均适合于EST取石,掌握不好操作技巧也会造成取石失败。笔者总结了我院180例胆总管结石EST后取石情况,就首次取石失败12例的原因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对患者消化道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5~2015-12该院收治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射频热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另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分子水平的变化,统计并分析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吞咽不适、胃腹痛及腹泻等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毒性、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不适症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分子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