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术前MR图像与术中超声图像对手术指导的差异,评价术中B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应用术前1.5T场强MRI及术中超声辅助切除的大脑半球肿瘤患者,对比两种方法对肿瘤血供的探测能力和对肿瘤边界大小的判断能力的差异。结果对肿瘤的血供判断方面,术中B超有探测能力强,实时、随时探测的术中指导能力;对肿瘤的大小边界判断方面,术中B超判断边界与MR图像无统计学差别,虽然图像清晰度不及MR图像,但由于其实时探测能力而在手术中更具实时指导的优越性。结论对于大脑半球肿瘤,术中超声辅助切除能有效提高无创探查效率,减少神经损伤,及早控制肿瘤供血,指导肿瘤全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弓形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报道脑弓形虫病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讨论。结果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脑是最容易受侵犯的组织,人类弓形虫病绝大多数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弓形虫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结论弓形虫是一种严格细胞内生长的寄生原,脑是最易受侵犯的组织,还没有理想的药物,因此,弓形虫感染的新药是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院对开颅血肿清除患者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定位,发现术中超声作为一种实时、简便、有效的辅助方法,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有比较切实的临床应用价值。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67例采用术中实时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扰动系数(DC)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脑水肿监测技术对2016年6-11月该院5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监护,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DC、颅内压(ICP)和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记录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DC与ICP呈负相关(r=-0.7795,P<0.01),与GCS、GOS呈正相关(r=0.667 5,P<0.01;r=0.630 6,P<0.01).预后良好患者的DC均值为106.99±4.09,预后不良患者的DC均值为85.26±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和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的优缺点.方法 针对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分别采用单纯经颞钻孔引流(单管组,28例)以及经颞联合经额钻孔引流(双管组,30例)血肿.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合并症及3个月后GO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双管组手术时间(93.13±10.19)min,明显长于单管组的(57.29±11.06) min(t =-12.851,P=0.000);双管组拔管时间(2.78±0.78)d,明显早于单管组的(4.34±0.97) d(t=6.729,P=0.000);双管组肺部或颅内感染率13.3%,明显低于单管组的32.1%(x2=5.087,P=0.024).两组术后出血增多、消化道出血及3个月后GOS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治疗基底节区椭圆形(或肾形)脑出血,双管置入引流法与单管法相比,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明显增加引流速率,缩短引流时间且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纯海  吴全理 《医学综述》2007,13(8):590-592
我国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创伤,其中一半死于致命的颅脑创伤。另外,颅脑创伤的致残率也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颅脑创伤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创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的发生和存在,因此,对脑水肿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颅脑创伤的预后。本文参考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后就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进展作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5组,依次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对照组用正常的细胞培养液培养,模型组用含有400μmol/L的过氧化氢孵育20 h,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先用10μM、20μM、40μM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LiCl处理20 h后再用400μmol/L的过氧化氢孵育20 h。用噻唑蓝(MT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结果过氧化氢处理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MDA含量增加,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也升高。低、中、高剂量的Li Cl预处理后经过氧化氢处理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MDA水平降低,培养液上清中LDH水平也下降,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ses-3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并且低剂量的LiCl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作用最小,高剂量的LiCl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作用最大。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能够通过减弱过氧化氢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气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监测两组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观察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SjvO2,除第1天外,存活组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死亡组则超出正常范围,且伤后第4天和第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O2,存活组伤后各个时段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AV-DO2,除第1天外,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监测颈静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及氧代谢功能情况,可作为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对于观察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单管法与双管法血肿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8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96例和B组85例,A组采用单管血肿穿刺外引流术,B组采用双管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结果 术后3~6个月,出血量≥50 mL者中,A组ADL评分为1、2、3、4、5分者分别有14、18、10、7、5例,B组分别有6、9、16、8、6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对出血量<50 mL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单管或双管法血肿穿刺引流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是对出血量≥50 mL者,双管法穿刺引流的远期效果优于单管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系医学生共121人,分为PBL组(62人)和LBL组(59人),分别施予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采用测验的方式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医学生测验成绩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病例分析成绩优于LB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教学方法均可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PBL教学法因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相对更符合临床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