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承办的第十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于2007年9月21~23日在重庆召开。大会共收到来自101个单位的1438篇稿件,其中有来自大学教学医院和各级总院,也有来自基层驻军医院及边防哨所卫生队。内容涉及骨科各个领域,包括:军事医学与严重创伤,颈胸腰椎退变、感染、畸形及其相关基础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及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方法 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及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重建肩胛骨并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A组.收集MRI检查正常的肩关节病例50侧,取其斜冠状位T1WI显示肩锁关节的层面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B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肩胛盂斜倾角最小值91.10°,最大值118.50°,A、B 2组肩胛盂斜倾角数据分别为101.14°±4.66°和104.05°±7.72°.2种测量方法肩胛盂斜倾角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的MPR法测量肩胛盂斜倾角与MRI测量值不同,前者略小于后者;MSCT和MRI 2种测量肩胛盂斜倾角方法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重塑对体外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周龄雄性SD大鼠跟腱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T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别以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终浓度为0、50、100、500、1 000 ng/m L的含15%FBS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及形态变化,纤维肌动蛋白(fibros actin,F-actin)染色观察细胞骨架,Western blot检测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lobular actin,G-actin)比值,根据结果选择CYD有效使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取TSCs分别采用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组)、含CYD的成脂诱导培养基(CYD+诱导组)以及普通培养基(普通组)、含CYD的普通培养基(CYD+普通组)培养3、7 d,收集各组细胞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脂分化相关特异标志性基因表达,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脂蛋白酯酶(1ipoprotein lipase,LPL)、脂肪酸结合蛋白(a P2),Western blot检测PPARγ、a P2蛋白表达。结果 CYD浓度为100 ng/m L时既能有效干扰TSCs细胞骨架F-actin的聚合,又不影响TSCs的存活,选择该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3、7 d时CYD+诱导组PPARγ、LPL和a P2基因及PPARγ、a P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 d时CYD+普通组PPARγ、LPL和a P2基因表达也显著高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骨架重塑是TSCs成脂分化的一个先决条件,抑制F-actin聚合可促进TSCs的成脂分化,对肌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治疗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13例(16足),男4例,女9例;年龄18~64 岁,平均41.3岁。单足10例,双足3例;均有明显的跟骨外翻。术后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后足功能,于X线片上测量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CI)、距跟角(TC)、距骨-第一跖骨角(TMT)。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1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6个月时11例(13足)无任何疼痛,2例(3足)有长距离行走后足部疼痛。术后随访时AOFAS评分从术前(52.4±6.4)分提高至(88.1±2.8)分;负重侧位X线片上足弓高度从(3.8±0.3) mm提高至(12.0±1.1) mm,CI从9.5°±1.1°提高至20.1°±1.5°,TC从47.3°±2.5°改善至32.3°±2.5°,TMT从17.6°±1.6°改善至6.8°±1.0°;负重正位X线片上TC从39.5°±2.3°改善至26.2°±2.0°,TMT从15.2°±1.7°改善至6.3°±1.0°;轴位X线片上跟骨外翻角从11.3°±1.4°改善至4.2°±2.0°。结论 对与副舟骨相关的平足症的治疗,当存在后足外翻畸形时,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跟骨内移截骨术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有效矫正畸形,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交叉韧带低场强MRI表现及其损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膝关节正常交叉韧带MRI特点和交叉韧带损伤的的MRI表现。方法 :对 2 0 0例正常膝关节交叉韧带的MRI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 2 5例临床可疑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资料和关节镜检查行对比研究。结果 :正常膝关节矢状位MRI上显示交叉韧带最佳 ,冠状位和横断位作为补充 ,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局灶性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强度增高及断端移位 ;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 ,MRI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为 91.3 % ,特异度为 91.6% ,符合率为 91.4%。结论 :MRI多方位扫描是一种准确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 ,矢状位显示交叉韧带最佳。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分级、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 0 6例临床可疑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研究 ,并将其中 80例与关节镜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根据半月板内部MR信号特征将半月板损伤分为 0~Ⅲ级、按照形态分型和按照损伤部位划分。结果 在 3 0 6例患者 612个内外侧半月板中 ,呈典型的 0级表现 195个( 3 1.9% ) ,Ⅰ级 5 3个 ( 8.7% ) ,Ⅱ级 2 0 7个 ( 3 3 .8% ) ,Ⅲ级 15 7个 ( 2 5 .6% ) ,水平撕裂 95个半月板 ,纵行撕裂 5 7个半月板 ,5个半月板结构破碎。撕裂部位仅为半月板外 1 3内 3 5个半月板 ,其余撕裂半月板超出 1 3或位于内侧 2 3 ,5 5例 62个半月板Ⅰ级和Ⅱ级信号病例以及 8例 9个半月板在MRI分级为ⅢA ,撕裂部位半月板外侧 1 3水平撕裂 ,经临床保守治疗 ,随访复查MRI信号正常。结论 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将逐渐成为骨科膝关节镜检查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鹏  杨柳  唐康来  戴刚  陈光兴  郭林 《重庆医学》2006,35(13):1159-116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10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成人骨折8例,儿童骨折2例,按Meyers-Mckeever骨折分型:Ⅱ型1例,Ⅲ型8例,ZaricznylⅣ型1例。固定方法:单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6例,交叉克氏针固定3例,其中2例为儿童,交叉韧带重建1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结果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周。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0.7±2.1,术后6个月评分:93.4±2.6,所有患膝恢复健侧活动度。结论陈旧性胫骨棘骨折多由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演变而来;对伴有轻度前叉韧带挛缩或松弛的骨折可以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体外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评估hUC-MSCs联合PRP对大鼠跟腱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PRP活化后成为PRP-clot releasate (PRCR).取P3代hUC-MSCs于培养皿中培养24h后,分别加入含0%(对照组)、10%、20%、40% PRCR的DMEM/F12培养基,于第1、2、3、4天测定hUC-MSCs的增殖速度.P3代hUC-MSCs按相同分组培养,于第1、3、5天收集细胞并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hUC-MSCs中成肌腱分化标志性基因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SCX (scleraxis)、Ⅰ型胶原的表达.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Ⅰ型胶原酶溶液50μL注射于大鼠右侧跟腱制备跟腱损伤模型,3d后于损伤部位再次分别注射50μL生理盐水(对照)、hUC-MSCs悬液、PRP或PRP+ hUC-MSCs混悬液,术后2、4周安乐死大鼠,Western blot检测跟腱中TNC、SCX及Ⅰ型胶原的表达,跟腱切片HE染色行组织学评估.结果 PRCR在体外对hUC-MSCs增殖均有促进作用,20% PRCR组促增殖作用最显著(P <0.05);20% PRCR组较对照组在体外可以显著地促进hUC-MSCs成肌腱分化标志性基因的表达(P<0.05);术后2、4周,PRP+ hUC-MSCs组跟腱中成肌腱分化相关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更高,跟腱切片HE染色显示PRP+ hUC-MSCs组纤维排列更规整,炎细胞更少.结论 适宜浓度PRP在体外显著促进了hUC-MSCs的增殖、成肌腱分化;PRP联合hUC-MSCs能有效促进大鼠受损跟腱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UNIVERS3-D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创伤后盂肱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UNIVERS 3-D 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创伤后盂肱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54例创伤后盂肱关节炎患者接受UNIVERS 3-D 假体置换治疗,年龄31~84岁,平均67.07岁.45例术前进行严格的功能评估,32例获得12~68个月严格的功能评估,随访(35.62±15.70)个月;44例术后获得12个月以上的X线随访.功能评估采用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标准;随访X线片包括前后位、轴位和 "Y"形位片. 结果术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和肌力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术后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提高.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其日常生活、活动范围评分前者优于后者(P<0.05),疼痛、肌力评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前者优于后者(P<0.05).肱骨假体周围X线透亮带发生率为14%(6/44),透亮带评分系数均<1,无松动;透亮带发生的部位表现为越靠近假体的远端,透亮带发生的机会越多;盂假体周围未发现任何X线透亮带.9例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肩袖问题、术后不稳和松弛、关节囊纤维化和冻结肩、肩峰下撞击征、肱骨假体头-颈连接部松动和脱位;6例进行了翻修手术,3例效果不满意. 结论 UNIVERS 3-D 假体肩关节置换治疗严重创伤后盂肱关节炎临床效果非常满意,全肩关节置换优于半肩关节置换.X线透亮带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翻修率与第三代假体相比非常低.UNIVERS 3-D 假体的临床效果优于第三代肩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辅助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85年,Parisien与Vangsness[1]首先开始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距下关节.近年来,以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已有报道,但应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结核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2-4].距下关节结核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对于晚期距下关节结核,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为开放清理与融合手术,但是这些手术的创伤大、清理不彻底、并发症发生率高、融合率低.我们在总结关节镜技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经验的基础上[5,6],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融合术治疗晚期距下关节结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