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水平,分析其与贫血的相关性,探讨其在MD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番禺区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MHD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铁代谢指标。分析不同程度贫血的血清铁代谢指标水平并探讨血红蛋白(HGB)与血清铁代谢指标相关性。结果在MHD患者中由于贫血程度的不同其血清铁(SI)、不饱和血清铁结合力(U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水平与SI(r=0.334,P=0.000)、TS(r=0.325,P=0.000)呈正相关,与RDW-CV(r=-0.234,P=0.000)呈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贫血程度与SI、TS、RDW-CV密切相关,提示MHD患者贫血与机体铁缺乏密切相关,导致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治疗MHD患者贫血时应该注意铁剂的使用及血清铁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羽扇豆醇(Lupeol)联合槲皮素(Quercetin)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10、20、40、60、80、100、120μmol/L)及槲皮素(5、10、20、40、60、80μmol/L)对膀胱癌56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作用48 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选取抑制率为30%的药物浓度(即IC30)作为加药浓度分别单独及联合处理5637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并计算两种药物多个组合的Q值,以评价联合效果.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检测miR-145的表达水平.结果 羽扇豆醇和槲皮素均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槲皮素的量效变化更为明显.计算得出羽扇豆醇和槲皮素48 h的IC50分别为50.02μmol/L和44.42μmol/L;IC30分别为35.40μmol/L(实验中使用35μmol/L)和29.86μmol/L(实验中使用30μmol/L),羽扇豆醇与槲皮素联合作用5637细胞抑制率达58.83%,两种药物为协同作用(Q值为1.167).两种药物联合作用可明显抑制5637细胞的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并使miR-145相对表达量增高.结论 羽扇豆醇和槲皮素均能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两种药物联合能协同抑制细胞的增殖,并明显抑制其克隆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miR-145的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登革热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5例登革热患者年龄4~88岁;男性患者66例,≥ 60 岁者51例。登革热患者外周血中登革热患者组AST、LDH、HBDH、CK、CK-MB、APTT和CRP分别为(75.39±63.75)U/L、(345.79±146.09)U/L、(247.47±95.27)U/L、(340.98±506.73)U/L、(42.30±47.91)U/L、(42.28±9.48)s和(7.45±10.4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1±5.79)U/L、(184.95±42.31)U/L、(147.40±32.79) U/L、(97.85±43.84)U/L、(13.46±5.55)U/L、(29.76±4.90) s和(1.79±2.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患者组血白细胞均数、血小板均数、K+、Na+、CREA和PT分别为(2.84±1.50)×109/L、(79.00±41.25)×109/L、(3.49±0.40)mmol/L、(137.86±3.62)mmol/L、(89.78±24.81) μmol/L和(11.03±2.23) s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67±1.93)×109/L、(237.49±61.25)×109/L、(4.07±0.34) mmol/L、(139.33±1.73) mmol/L、(95.99±15.40) μmol/L和(12.39±1.2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6年期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病毒感染流行人群中大多数患者为成年人。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心肌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马钱子碱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CL-2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体外培养白血病KCL-22细胞株,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马钱子碱对KCL-22细胞增殖的影响; 通过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马钱子碱处理后细胞的凋亡作用; 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马钱子碱可明显抑制KCL-22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马钱子碱可诱导KCL-22细胞发生凋亡,并以早期凋亡为主,在50~400 μg/m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经马钱子碱处理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Cyt-C蛋白表达增高,Caspase-9,Caspase-3均被切割活化。结论 马钱子碱可显著抑制慢性白血病KCL-22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平衡、释放Cyt-C及激活Caspase-3,9依赖的内源性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在显微神经外科切除颅内巨大脑膜瘤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术中实时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切除颅内巨大脑膜瘤患者及32例对照组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评价术中实时超声在确定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定位、边界及手术切除范围,并监测术后肿瘤是否有残余,随访患者术后情况。结果术中实时超声对颅内巨大脑膜瘤的发现率达100%,超声组患者全切率90.9%(30/33),对照组全切率75.0%(24/32);超声组患者术后1周KPS评分及住院时长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中实时超声检查可安全有效的定位颅内脑膜瘤边界,监测肿瘤残余情况并最大限度减小正常脑组织损伤,保护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推测microRNA(miRNA)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子调控通路。方法:利用人类miRNA疾病数据库(HMDD)查询已证实与前列腺癌相关的miRNAs并汇总,挑选文献报道最多的几个miRNAs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iRwalk在线软件分别查询各miRNAs的靶基因,并作交集分析筛选出各miRNAs的共同靶基因。在前列腺基因数据库(PGDB)中查询已证实与前列腺癌密切联系的基因,并筛选出与前列腺癌相关的miRNA靶基因。进一步利用转录因子数据库(ChIPBase)分别推测各miRNA和靶基因的转录因子,并绘制miRNA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子调控通路图。结果:经HMDD筛选出有10篇或以上文献支持与前列腺癌相关的miRNAs为miR-21、miR-145、miR-221和miR-222;miRwalk软件证实得出这4个miRNAs的共同靶基因共有15个,其中CDKN1A、PTEN、ERBB2、MYC、TP53、ESR1和BCL2等7个基因已证实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ChIPBase预测得CDX2和GR为4个miRNAs的共同转录因子,而7个靶基因的共同转录因子有10个,其中CDX2是miRNAs及其靶基因的共同转录因子。所有基因形成一个调控环路,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前列腺癌相关的miRNAs分子调控网络进行预测,不仅能揭示各miRNAs的生物学功能,而且为阐明其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的实验验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