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周围型孤立结节14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内孤立结节 (sloitarypulmonarynodules,SPN)是指肺内孤立的类圆形病灶 ,直径 <4cm ,无肺不张、肺炎和局部淋巴结大[1] 。关于SPN国内外资料已有很多。本文探讨的是局限于肺野外 1/3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的、直径≤ 3cm的SPN。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影像形态特点多样性 ,痰检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又不能确诊 ,所以此类病变在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上是临床工作者经常遇到的难题。作者总结 1981年 1月~ 2 0 0 2年 4月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 2 14 0例肺部疾患 ,并严格按上述标准筛选…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的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启明  周乃康  柳曦  刘颖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43-1345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压力测定,其中16例行24h食管pH监测,12例行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测压结果显示:吻合口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相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吻合口上方静息压增高,平均为3.42mmHg,经比较吻合口上方和吻合口下方差异有显著性(P<0.05).值得注意的是其压力值(3.42mmHg)远低于正常括约肌的静息压(10~45mmHg),因此其抗反流作用的程度是有限的.本组16例术后食管24h pH监测表明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延长,食管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平均为13.78%,为正常人的11倍,反流次数增加,最长反流时间达43min,说明手术后的胃食管反流是客观存在的.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83.3%有异常现象及食管炎征象,进一步证实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结论:1)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存在胃食管反流.2)反流的发生不因机械吻合或手工吻合而异.3)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4)24h食管pH监测是最敏感的观察方法.5)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6)反流的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槐耳颗粒对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金克)对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胸部恶性肿瘤病人后辅以槐耳颗粒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3例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用槐耳颗粒治疗1个疗程(12周),监测其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对照20例胸部良性疾病的T细胞亚群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胸部良,恶性疾病手术后细胞免疫功能与正常水平相比均显著下降,经槐耳颗粒治疗后恶性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结论:槐耳颗粒可改善胸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Y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59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分别行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癌组织与肺组织之间EYA2表达差异,分析EYA2表达与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YA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EYA2分布于NSCLC细胞浆及细胞核中,胞浆中表达更明显.EYA2的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有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EYA2在肺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而在鳞癌中无变化.结论 EYA2在肺腺癌中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术对预防开胸术后胸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行开胸术的患者235例作为实验组(A组),并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胸手术患者分别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及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对比观察各组术前、术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组止痛有效率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三组之间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量有显著差异,其中A组用量最少,C组最多.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并有效改善呼吸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22例肺癌和37例良性肺病患者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值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5),3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51.64%,明显优于单项检测。3项肿瘤标记物测定水平和灵敏度与病理类型有关;血CEA以腺癌最高;血NSE以小细胞肺癌最高;血CY-FRA 21-1以鳞癌最高。结论:3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利于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4岁。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5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000年3月上旬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不详.咳嗽.咳白色黏渡痰.自认为“感冒”,曾口服抗感冒药后上述症状好转。但3个月后患者又出现咳嗽,咳黄色黏液痰.并伴有血丝,且日趋加重。在当地医院曾行胸部CT扫描发现.左下肺近肺门处软组织块影,有分叶和毛刺,以及有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浸润和转移,恶性肿瘤细胞要实现浸润、转移,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层黏素、纤维结合素等;二是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oglycan,HSPG)。  相似文献   
9.
18F-FLT在肺癌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PET显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作为一种新的PET示踪剂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荷肺腺癌T739小鼠模型。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入^18F-FLT后30、60、90、120min(每时间点8只小鼠)分别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8F-FLT的生物分布,并行PET显像。对照组(n=8)小鼠在注入^18F-FLT后60min测量生物分布并行PET显像。结果^18F-FLT在肿瘤部位有相当高的放射性摄取,在肾脏和脾脏亦有很高的放射性,肿瘤对血、肌肉及肺的T/NT比值均大于2。应用^18F-FLT的肿瘤PET显像清晰。结论肺腺癌组织中^18F-FLT摄取高于正常组织,可通过PET清晰显像,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14例胸内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内Castleman病(C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例胸内Castleman病的组织病理切片与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分型,局限型11例,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多中心型3例,表现为多部位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HV)9例、浆细胞型(PC)2例,混合型(Mix)3例.所有病例术后均生存,其中11例局限型和2例多中心型CD术后无复发.1例多中心Mix型患者于术后第4年、第9年各复发1次,均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CD临床诊断很困难,最后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胸内局限型CD和部分多中心型CD经彻底手术可获治愈;部分胸内多中心型CD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辅助其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