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从20年前,AdreasGruenfig第一次把冠状动脉成形术用于临床后,该技术已发展为心脏病学中一个独立的领域。20年来,许多新技术、新器械及新方法不断地得以改进和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也带动了血管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女性53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心悸2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持续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3分钟,伴头晕,无头痛、胸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偶有黑朦,白服“保心丸”后症状有所缓解。近年曾多次查心电图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卫生经济的负担正逐年加重。在过去的50年中,AF的发病率增加了350%。综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显示,全球女性每10万人中,约有596.2人患有AF,男性每10万人中,约有373.1人患AF。随着年龄的增长,AF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临床上,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已成为治疗AF的有效手段,它针对心房肌局部解剖的电活动异常,采取热能或冷冻方式使局部心肌坏死,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尽管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但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防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非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具有潜在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地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1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老年女性因室性心动过速(VT)而植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围术期为避免出血风险,未予抗凝治疗,术后7d出现发热、腹痛,完善检查后诊断为肾梗死,立即开始规律抗凝治疗。目前针对AF患者植入心脏节律装置(CRD)围术期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争议。AF患者合并肾梗死相对少见,且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该病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1)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植入CRD的围术期,抗凝治疗是必要的,但是采用何种抗凝策略尚有争议;(2)对于卒中高危的AF患者,在无抗凝的情况下,出现急腹症等表现时,应考虑腹腔脏器急性栓塞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MMP_2和MMP_9在损伤血管中的原位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血管损伤后的改变及可能作用。方法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的模型上,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了MMP2、MMP9在血管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球囊损伤后第三天开始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14天未见表达,MMP9从第3天开始表达,并一直持续到14天,但第14天只有新生内膜部位有少量表达。结论MMP2、MMP9在血管损伤后,异常表达,可能与平滑肌细胞迁移、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三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三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患者,男,49岁,高血压13年,间断胸闷、肢体麻木1周,于2011-06-16入院。现病史:1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为180/120 mm Hg(1 mm Hg=0.133kPa),无不适,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相似文献   
10.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种Zn2+-和Ca2+-依赖性的酶家族,能特异性地与细胞外基质各成份相结合,并降解细胞外基质,目前已发现13种并作克隆和系列分析[1],还未有统一命名,主要有两种命名方式:一种是根据其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为MMP1、MMP2等,另一种是依据其底物特异性命名为Collagenase、Stromelysin、Gelatinase。Collagenase主要降解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Stromelysin对Flbronectin、Laminin、Collagen。蛋白聚糖等有广泛的作用;Gelatimase特异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