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8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腰部刀刺伤患者65例。现将其中经腰肋部斜切口(lumbocostal oblique in- cision)探查的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左氧氟沙星诱发哮喘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晖 《上海医学》2003,26(3):167-167
患者女 ,74岁 ,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和冠心病史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因腹泻、呕吐 2次就诊于我院肠道科。按急性肠胃炎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患者在家中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 2粒 ,半小时后出现胸闷气急、意识不清 ,送至本院急诊科。体检 :意识模糊 ,口唇紫绀 ,双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0 .  相似文献   
3.
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1 00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维湛  陈志能  吴晖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54-1455
目的总结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经验。方法对1994~2004年行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1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0例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术后效果良好。套环脱落时间最长13d,最短8d,平均9.5d。脱落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并发包皮感染3例,套环脱落4例,包皮撕裂3例,包皮环嵌入冠状沟2例,阴茎头出血1例,尿潴留1例。结论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不出血或出血极少,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切缘整齐美观,术后护理方便,手术简单易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产后抑郁症初产妇50例,分析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因素,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为96%。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家庭与社会及遗传因素。结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产妇抑郁情绪,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或单独应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卡培他滨为主化疗,用量1 0001 250 mg/m22次/d D11 250 mg/m22次/d D114,或联合应用长春瑞滨、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中的一种,每2114,或联合应用长春瑞滨、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中的一种,每2128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以上。部分HER-2阳性病例使用赫赛汀。按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月经状况、受体状况、化疗周期数、转移部位等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利用SPSS18.0软件对疾病控制率(DCR,CR+PR+SD)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影响因素间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PFS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27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客观有效率(ORR)(CR+PR)为50.4%,DCR为87.4%,毒副反应:血液学毒性Ⅰ28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以上。部分HER-2阳性病例使用赫赛汀。按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月经状况、受体状况、化疗周期数、转移部位等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利用SPSS18.0软件对疾病控制率(DCR,CR+PR+SD)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影响因素间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PFS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27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客观有效率(ORR)(CR+PR)为50.4%,DCR为87.4%,毒副反应:血液学毒性Ⅰ度6例;消化道反应:ⅠⅡ度6例;消化道反应:Ⅰ度13例,手足综合征ⅠⅡ度13例,手足综合征Ⅰ度6例。化疗周期数≤3与≥4对照得出近期疗效和PFS有显著差异(P<0.001),联合化疗周期数长短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长联合化疗周期数的PFS危险度是短联合化疗周期数的0.19倍。其他各因素分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或单独应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小,病人耐受性好,且疗效及PFS与年龄、ECOG评分、月经状况、受体状况及转移部位数无关,但与化疗疗程数有关,长周期数比短周期数疗效更好。联合化疗周期数长短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我国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检索文献,收集我国社区干预糖代谢异常人群对心脑血管事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试验质量,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干预组1376例,对照组1025例,平均随访56.2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减少(OR=0.37, P<0.01),全因死亡风险则无减少(OR=0.70,P>0.05)。结论:对糖代谢异常人群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不能减少全因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表柔比星+生理盐水)、表柔比星+低剂量右丙亚胺组(DEX1)、表柔比星+中剂量右丙亚胺组(DEX2)、表柔比星+高剂量右丙亚胺组(DEX3),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血浆LDH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用右丙亚胺处理的各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血浆LD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右丙亚胺能减少表柔比星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复方“鼻渊通”口服联合鼻腔冲洗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嗜酸粒细胞型鼻息肉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单纯西药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复方“鼻渊通”口服联合鼻腔冲洗治疗。通过术腔黏膜形态Lund-Kennedy评分和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印迹法(ELISA)进一步探讨“鼻渊通”预防复发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VAS和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和ELISA实验表明中药复方“鼻渊通”能够降低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以及炎症因子IL-5和IL-13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CRC)中奥沙利铂(OXA)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和通路。 方法首先通过GEO数据库分析GSE76092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CRC的OXA敏感和OXA耐药细胞系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工具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经MCODE插件选择关键基因,并利用GEPIA工具进行生存分析。最后使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相关的miRNA。 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总共获得474个DEGs,并筛选了相关的信号通路和PPI网络。筛选出15个中心基因,其中7个显著参与NF-κB和趋化因子信号等通路。对7个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表明,CXCL8、IL-1β和PTGS2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总体生存相关。预测hsa-miR-6893-5p、hsa-miR-7851-3p和hsa-miR-96-3p是OXA耐药相关核心miRNA。 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来的OXA耐药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CRC中OXA耐药的潜在机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特异性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hTERT基因的RNA干扰表达重组体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SGC7901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TERT基因表达.TRAP-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SGC7901细胞转染前后hTERT基因的表达强度分别为:转染pU6组平均表达量为6.5×105拷贝/μg RNA;转染pU6-hTERT-siRNA Ⅰ组平均表达量为4.1 × 104拷贝/μg RNA;转染pU6-hTERT-siRNAⅡ组平均表达量为5.4×104拷贝/μg RNA.转染pU6组与其余两组P值<0.01;转染pU6-hTERT-siRNA Ⅰ组和转染pU6-hTERT-siRNAⅡ组P值>0.05.端粒酶活性下降,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结论 小干扰RNA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中hTERT基因表达,hTERT基因表达下调影响SGC790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