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腺髓样癌 (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 ,MTC)是恶性程度中等的恶性肿瘤 ,但因其有多灶性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出现早的生物学行为特点[1] ,超过 5 0 %的病人就医时已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1~ 3 ] ,5年生存率约为 45 % [1,3 ] ,预后并不乐观。MTC源于甲状腺中滤泡旁C细胞恶变 ,C细胞是神经内分泌细胞 ,即所谓APUD细胞 (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ioncell) ,其合成和释放的降钙素(calcitonin ,CT)是理想的MTC肿瘤标志 ,检测血清CT…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曲张诊治中的价值和应用黄雪玲①吴壮宏王深明叶有本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D)技术检测下肢静脉曲张,并与顺行静脉造影对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本文1989年1月~1996年12月本...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_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结论: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是一种操作方便且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溶栓方法  相似文献   
4.
旁路搭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作动脉旁路搭桥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 2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 7例 ,女 7例。年龄 58 6岁± 1 5 1岁。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髂动脉 (9例 ) ,股动脉 (9例 ) ,股 动脉 (4例 )。经术后平均 2年 7月的随访 ,截肢率为 1 6 6% ,移植血管栓塞率为 2 5% ,通畅率为 58 3%。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时 ,采用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 ,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喉肌电活动实时监测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进行实时监测,探讨实时监测技术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 利用NIM-ResponseTM肌电监测仪对16例气管内麻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术中实时监测。所有病人均采用气管插管式电极,术中分离显露喉返神经,并以神经刺激探针探测证实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后段行程及功能状态以保护其免受损伤。【结果】16例患者中甲状腺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双叶甲状腺全切除7例,单叶甲状腺全切除1例,双叶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并另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术3例。解剖分离喉返神经21侧,分离显露颈中段迷走神经5侧。术中及术后证实所有病例双侧喉返神经功能保持完好。【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喉肌电实时监测对喉返神经解剖及功能的保护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减少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预防严重并发症有重要价值,值得在甲状腺手术特别是甲状腺全切除和再次手术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手术合并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1979-2001年AAA术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经手术治疗。5例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管取栓术,3例行再次开腹探查,取栓或旁路术,肢体保存3例,因合并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MOSF)死亡3例。结论 避免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和防止血栓形成是预防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关键,可提高AAA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癌并存,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少见。作者从我院1973~1981年经手术治疗的34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发现有10例合并癌瘤。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时并进行分析,以引起同道者们的注意。临床分析10例中,女8例,男2例。年龄除1例66岁外,其余9例均在22~36岁之间。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甲状腺均呈双侧肿大,有结节可触及的和无结节可触及的各占5例。实验室检查:6例(131)I吸收率或T_3、T_4检查升高,4例BMR升高,皆符合甲亢的诊断。而且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因股动脉注射海洛因所致假性动脉瘤的病例日渐增多[1,2 ] 。该病常合并瘤内感染 ,易发生破裂、大出血。我院近 3年多收治注射海洛因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 8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从 1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7~ 44岁 ,病程15d至 5个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大腿上部肿块 ,肿块大小5cm× 6cm至 10cm× 10cm ,皆已破裂 ,有活动性大出血 ,表面皮肤溃烂 ,全组患肢足背动脉皆未能触及搏动。8例中有 4例术前做了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之间的关系,提高对恶性肿瘤并发DVT的认识。方法:分析18例恶性肿瘤并发DVT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栓形成的部位、原发肿瘤的类型、彩色多普勒检查及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恶性肿瘤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15例(15/18,占83%),血管阻塞的程度平均为84%,原发肿瘤的第1位是肺癌,占39%;其次,是胃肠道癌,占28%。溶栓治疗后肿胀的肢体周径仅比治疗前缩小平均为1.8cm。结论:恶性肿瘤可能使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导致DVT;对无明显诱因的DVT患者,都应注意是否由于恶性肿瘤所致;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溶栓治疗的效果比非肿瘤引起的DVT明显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新收治的910例可手术乳腺癌的ER、PR、HER2及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10例的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4%,浸润性小叶癌占1.7%,导管原位癌占5%,其他类型占4.9%;肿瘤卣径<2 cm占29.9%,在2~5 cm之间的占45.6%,5 cm的占24.5%;无淋巴结转移的占54.2%,3个及3个以下淋巴结转移的占25.5%,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占20.3%.ER表达阴件的占33.0%,PR表达阴性的为27.4%.HER2表达为+++的占2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就诊时淋巴结癌转移率减小(P<0.001),其他指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痛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1),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1);ER及PR与HER-2呈明显负相关(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癌中,ER、PR及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的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临床上能更早期发现ER及PR阳性或HER2阴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