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基因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 原代培养兔AD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IM9;脂质体介导人IGF-1基因转染兔ADSCs联合低浓度血清培养基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MM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甲苯胺蓝染色软骨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44、CD109表达阳性,基因转染后细胞IGF-1表达阳性,细胞增殖速度增快,出现软骨结节,Ⅱ型胶原表达增高.结论 从脂肪组织中能够分离出增殖旺盛的ADSCs,IGF-1在ADSCs内获得稳定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后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后路小切口微创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要有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专用的器械。  相似文献   
3.
原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403-3404
对我院2002-08~2004—06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手术治疗2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8~61(平均51.6)岁;病程3个月~12a,平均3.9a。临床表现:23例均有腰腿痛,反复小关节交锁10例,坐骨神经痛18例,间歇性跛行15例,下肢感觉障碍15例,肌力减弱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影像学检查: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实施连续股神经阻滞,对照组33例,实施静脉自控镇痛,术后均实施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伸膝角度、屈膝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72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7 d伸膝角度低于对照组,屈膝角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术后14 d、术后2个月的伸膝角度及屈膝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伸膝角度、屈膝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静脉阻滞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安全性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DRGC)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共培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DRGC,并与HMVEC进行共培养,设为DRGC组、HMVEC组、DRGC+ HMVEC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l)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细胞培养24h后,DRGC+ HMVEC组相对于DRGC组和HMVEC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6.29%和137.45%,细胞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5).VEGF、NGF、PCNA和Cyclin Dl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DRGC+HMVEC组中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培养DRGC和HMVEC能够促进VEGF和NGF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调控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促进共培养体系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脊髓压迫性病变中MRI髓内信号强度的改变与临床症状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选取的46例颈脊髓压迫性病变的病人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前正常信号/正常信号(N/N)组有13例,正常信号/高信号(N/Hi)组有26例,纯信号/高信号(Lo/Hi)组有7例。随访时Lo/Hi组恢复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术前脊髓最大受压处的横截面积在N/N组、N/Hi与Lo/Hi组之间差异显著,术后JOA评分3组之间也有差异。结论脊髓受压后出现的髓内信号强度的改变,多表现为T2加权序列高信号,单独出现预示脊髓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但如同时出现T1加权序列改变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对22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患者在伤后2~7d内行关节镜检查,同时在C-型臂与关节镜监护下复位内固定,半月板修复成形、韧带修复重建。经过平均18个月随访,用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5.55%。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和韧带损伤者,早期行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内固定,同时行半月板修复成形、韧带修复重建,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凋亡、分裂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完成。2003-05/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骨科施行脊柱侧凸前路松解术的患者8例,术前检查无代谢性软骨疾病。将术中取出椎间盘组织(患者知情同意)立即置人装有HAMF-12培养液的无菌瓶内带至实验室。体外单层培养人椎间盘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实验,加入不同浓度(1,10,100,1000μg/L)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利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椎间盘细胞凋亡;用噻唑蓝法观察椎间盘细胞分裂增殖情况,利用氯胺T法和Alcian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及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结果: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椎间盘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0,100,1000μg/L椎间盘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0.91&;#177;0.32,0.52&;#177;0.24,0.11&;#177;0.04,P〈0.01),低浓度(1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凋亡无影响。②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硫酸软骨素和羟脯氨酸的含量:随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10,100,1000μg/L),硫酸软骨素含量、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硫酸软骨素:(33.34&;#177;4.32),(48.67&;#177;6.71),(69.79&;#177;6.62)μg/L;羟脯氨酸:(5.79&;#177;0.91),(8.27&;#177;1.23),(10.34&;#177;1.51)μg/L,P〈0.0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浓度与两者呈正相关(ra=0.875,p〈0.01;rb=0.912,P〈0.01)。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椎间盘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10μg/L组和100μg/L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椎间盘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1μg/L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椎间盘细胞的增殖无影响,而1000μg/L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抑制人椎间盘细胞增殖。 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椎问盘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并对椎间盘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主  相似文献   
9.
单节段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的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费用-效益分析角度探讨在单节段颈前路融合术中带锁钢板内固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调查32例颈前路单节段融合钢板内固定及38例单节段单纯植骨融合的颈椎病病人,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恢复各项活动的时间、各项住院花费等指标的差别,得出钢板内固定的费用-效益比值(CE值),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结果: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缓解或痊愈,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钢板组病人恢复各项活动的时间均较对熙组短,而手术室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病人恢复工作的费用-效益比值是钢板组病人人均日收入的6.4倍,平均日总收入的2.9倍.结论:在单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前路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费用方面原因,此术式应有选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发病原因、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9例外伤后颈椎骨折脱位者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 ,通过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分析颈椎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 ,总结病变特点 ,提出治疗原则。 9例全部采用颈前路椎体复位术。结果 完全复位 8例 ,部分复位 1例。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随访 1~ 3年 ,症状明显好转 2例 ,完全恢复 7例。未发现有神经症状加重 ,均可从事日常工作。结论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发病机制特殊 ,采用手术治疗颈椎固定稳定、脊髓致压因素去除彻底 ,不易引起迟发性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