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情况,为建立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指引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中山市5所医院131名神经外科护士及中国护理之声网站的79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97份。仅43.7%神经外科护士护理患者时考虑患者病情变化与病理变化之间关系,41.1%的护士在患者发生脑疝相关症状时能立刻想到脑疝部位,7.6%~49.2%的护士自评运用GCS评分、肌力评级标准等病情观察技能高,3.6%~45.7%的护士自评非常熟悉危重患者护理,48.7%的护士未接受过危重患者护理的专项培训。结论神经外科护士理论知识、危重患者护理、观察疾病技能及专科培训较缺乏,有必要建立集理论知识、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技能、专科用药指引及疾病动态健康指引为一体的专科指引用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成立了双惟实践班,以推行"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的教育新理念.对于该班的学生重在锻炼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作为六经主方之一、和法的典型代表,其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种之广,似已远远超过一般方剂,加之其配伍之巧妙、功效之奇特,更增添了其临证化裁的用途,然而,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治与功效,却一直疑惑颇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下疑问:(1)其所主的少阳之半,实质何在?(2)少阳病与柴胡证的关系究竟如何?(3)在柴胡证中胆与三焦的地位如何?(4)小柴胡汤和解的实际意义为何?(5)其主治少阳与泛治他病的的统一性何在?(6)如何驾驭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经旨?本着理论指导实践、辨证结合论治的要求,试对这些古今争议较多的问题,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沟通,进而提出了统一证治的若干基本观点,为中医经典证治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治疗寒温合病的疑难高热,疗效甚佳,文中从主病基础、组方原理及临证验案三方面相互印证,同时这也是寒温理论相互沟通而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姚荷生老中医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SAS 9.1.3软件,应用关联规则、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姚老咳嗽医案的药物频次、药物之间以及药症之间的关系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姚荷生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是杏仁;桑菊饮、杏苏散为姚老治疗咳嗽最常用的方剂,且常用清湿热的方药治疗咳嗽;痰白、痰稀、痰泡沫喜用二陈汤等。结论:数据挖掘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发现医案中隐藏的规律,挖掘的结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在实习前强化训练中应用仿真模拟教学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 在实习前对400名2011级护理本科生采用仿真模拟强化训练,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护生对仿真模拟强化训练的评价及满意度.结果 98.7%护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强化训练,85.9%的护生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91.4%的护生认为有助于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72.3%~91.1%的护生认为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并且满意度较高.结论 仿真模拟可使护生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代名老中医成才经验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前期出生的一代名老中医,在中国医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接古代、传承当代的重要作用。文章从81位名老中医学习动机、传承模式、读书学习方法、中医临床实践、治学态度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他们成才的一些共同经验,从中挖掘其所具有的共性因素和规律,可为中医后学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占玮  曹彩云  刘英锋 《陕西中医》2007,28(6):741-742
导师刘英锋教授,临证注重寒温理论的沟通,其对甘露消毒丹的运用,就力主从六经分类的角度,将其主治病位界定为阳明胃经湿热偏表、病势偏上的主方,并从六气气化理论加以推广变通,临证用于多种杂病,常能因其巧对病机之原而屡获佳效.下面仅摘录作者近年随师诊录所得,例举数案以示其辨证施方之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名方甘露消毒丹在近20年期刊报道的300余治验病案进行了证治分类统计,显示了病因病机以湿热蕴蒸为核心,病位于六经以阳明居首、于脏腑以脾胃为重点,病症依次以舌红、发热、纳呆、胸痞腹胀、口渴、咽红肿痛为主要表现,病种依次以传染性病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特别在五官科疾病中有较广泛延伸等特点。最后,指出了本方得以扩大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缘于临床湿热病理机制的普遍性、阳明经受病与传遍的广泛性和原方宣透清利兼备的巧妙配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