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在鉴别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行肾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且病史资料完整的66例DN、78例NDR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合并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DN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DN及NDRD组不同CKD分期的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明确其贫血性质及贫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DN组糖尿病罹病时间、肾病罹病时间、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贫血的比例均高于ND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罹病时间长(OR=1.012,95%CI 1.005~1.019)、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4.265,95%CI 1.616~11.255)、血红蛋白水平低(OR= 0.952,95%CI 0.929~0.976)及合并心血管病(OR=2.875,95%CI 1.089~7.593)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CKD1~3期DN组及NDRD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差异在CKD 4~5期消失;DN及NDRD组共有60例诊断为贫血,均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OR=0.928,95%CI 0.879~0.980)、血清肌酐升高(OR=1.011,95%CI 1.004~1.019)、病理诊断为DN(OR=6.213,95%CI 2.690~14.347)是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血红蛋白与DN显著独立相关,早期对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可能为临床鉴别DN与NDRD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E,给予1ng/ml的MCP-1刺激48h后,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my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转染Amylin SiRNA,再给予MCP-1刺激,同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INS-1E细胞经MCP-1刺激后,细胞中Amyl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而预先转染了抑制Amylin表达的siRNA后再进行MCP-1的刺激,此时细胞的凋亡率低于单独刺激组(P<0.05)。结论 MCP-1通过促进胰淀素的表达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从而影响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 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陈卓  贾晓珺  刘沫言 《武警医学》2011,22(8):685-687,692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评价应用二氧化碳进行结肠镜检查能否降低术后腹痛及腹胀等.方法 检索1966 -01至2010 -07期间发表的关于应用二氧化碳进行结肠镜检查效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入选和排除标准,有7项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用RevMan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镜检查术中使用二氧化碳组与使用空气组相比,术后1h无腹痛人数(OR =0.18,95%CI:0.11 ~0.30,P<0.001)、6h无腹痛人数(OR =0.35,95% CI:0.26~0.49,P<0.001)、24h无腹痛人数(OR =0.45,95% CI:0.28~0.72,P<0.001)及1h无腹胀人数(OR =0.06,95%CI:0.03 ~0.16,P<0.001)明显少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术中及术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膨胀气体,可明显减轻术后腹痛及腹胀等症状且安全.推荐在结肠镜检查中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分布差异,并观察罗格列酮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中β-catenin蛋白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多囊肾组织及多囊肾动物模型PKD^v/v小鼠肾组织与其相应正常肾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分布差异;M1T法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WT9~12增殖抑制情况;RT—PCR技术检测罗格列酮干预后β-caten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β-catenin主要在胞膜分布,胞核及胞浆少见;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存在核转位;PKD^v/v小鼠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胞核β-catenin呈强阳性分布。罗格列酮对WT9~12有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72h后,对β-catenin mRNA水平无影响,但可明显下调β-catenin蛋白水平,且加入PPAR-γ阻断剂后不能阻断罗格列酮的下调作用。结论:多囊肾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通路异常,罗格列酮可抑制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β-catenin表达从而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并且这种下调作用通过非PPAR-γ依赖性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早期DN患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中无蛋白尿者100例为DM组,初诊早期DN者138例为DN组,DN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在血糖、血压稳定1周后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24h尿蛋白定量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N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DM组(P〈0.05),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DM组(P〈0.05);治疗后DN治疗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炎性因子水平高,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型PPARγ激动剂DH9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增殖的影响。方法:予以不同浓度的DH9及罗格列酮作用WT9-12细胞24、48、72、96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A、P21CIP/WAF1、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DH9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优于罗格列酮(P<0.05),并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比较加入PPAR-γ抑制剂GW9662前后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9可增加P21CIP/WAF1蛋白合成,减少CyclinA蛋白合成,使细胞阻滞在S期。DH9作用72 h后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较对照组(2.19±0.08)显著减少(P<0.05),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DH9抑制WT9-1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优于罗格列酮,且这种增殖抑制作用与DH9作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调节点,促进WT9-12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Wnt信号通路在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nt信号通路早先发现时被认为其主要与细胞增殖旺盛的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相关[1].目前研究发现,在肾脏发育及急性肾小管损伤中.Wnt信号通路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其发育和修复损伤的作用[2,3];但却又是多囊肾病及肾癌的关键发病机制之一[4,5].南此表明,肾脏的发育、形态以及功能的维持均有赖于Wnt信号通路正常"开启"和及时"关闭".本文就近年来Wnt信号通路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