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s-exo)对大鼠卵巢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干预组3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作为对照,模型组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干预组建立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后采用MSCs-exo处理。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激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相关通路蛋白(Ras、Erk)表达水平。提取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模型组建立颗粒细胞损伤模型,干预组建立颗粒细胞损伤模型后采用MSCs-exo处理。CCK-8检测颗粒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颗粒细胞激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干预组干预2 d、4 d、6 d、8 d、10 d的颗粒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组,且模型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颗粒细胞雌二醇水平、颗粒细胞孕激素水平、血清雌二醇水平、血清孕激素水平均低于空白组,且模型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颗粒细胞凋亡数量高于空白组,且模型组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大鼠卵巢组织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且模型组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卵巢组织Ras、Erk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且模型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s-exo能够改善大鼠卵巢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Ras/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KG*2〗探讨“后新冠肺炎时期”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平疫结合”的护理策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参考依据。 〖HTH〗方法〖KG*2〗选择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治疗患者96例为试验组,按照“平疫结合”护理策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加以规范。另选择非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治疗患者36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穿刺点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 〖HTH〗结果〖KG*2〗试验组均完成“新冠肺炎”入院筛查,无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住院期间无新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医护人员无确诊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2组穿刺点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后新冠肺炎时期”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平疫结合”护理策略,可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保障医院正常有序开展医疗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期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弓形虫(toxoplasma,TOX)抗体动态定量检测在孕前和孕期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2013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做孕前和孕期RV-IgG、CMV和TOX-IgG筛查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恶性磨玻璃样病变构成与大小的不同对淋巴结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9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的肺恶性磨玻璃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变构成不同,将患者分入纯磨玻璃样病变组(n=7)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组(n=32),在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组中,按实性成分不同,将患者分入实性成分> 50%组(n=17)与实性成分≤50%组(n=15);按病变大小不同,将患者分入病变直径≤2 cm组(n=31)与病变直径> 2 cm组(n=8)。比较各组的淋巴结阳性率。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 79±27. 77) ml,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为(246. 92±98. 20) ml,肿瘤平均直径为(2. 05±0. 98) cm。纯磨玻璃样病变组淋巴结清扫78枚,其中,阴性78枚,阳性0枚,阳性率为0;实性成分> 50%组淋巴结清扫438枚,其中,阴性418枚,阳性20枚,阳性率为4. 6%(20/438);实性成分≤50%组淋巴结清扫150枚,其中,阴性148枚,阳性2枚,阳性率为1. 3%(2/15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变直径≤2 cm组淋巴结清扫415枚,其中,阴性410枚,阳性5枚,阳性率为1. 2%(5/415);病变直径> 2 cm组淋巴结清扫251枚,其中,阴性234枚,阳性17枚,阳性率为6. 8%(17/2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病变构成为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与病变直径> 2 cm的患者存在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应早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吸烟状态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吸烟对临床ⅠA期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2013年12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行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的临床ⅠA期(cⅠA期)肺腺癌病人156例,其中曾经吸烟病人47例(FSG组)、吸烟病人45例(SG组),从不吸烟病人64例(NSG组)。对三组病人围术期指标、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SG、FSG和NSG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中位数分别为24.49%、22.77%和10.19%,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2.54 cm、2.62 cm和2.36 cm,其中,SG组和FSG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SG组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情况、分化程度是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生存方面,有吸烟史(SG组和FSG组)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大,吸烟史和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I值分别为1.297~6.829和1.054~1.280)。结论 有吸烟史的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大于从不吸烟病人,吸烟和分化程度是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达芬奇机器人在肺周围小结节病变诊治中的价值和技术问题。方法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治疗肺周围小结节病变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9~80岁,平均(58.5±9.4)岁。术中切取病变送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者行肺叶切除并常规清除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手术采用全麻、双腔管气管插管,健侧卧位,胸部垫高,双手屈曲抱枕于头前,折刀位。健侧单肺通气。床旁机械臂系统从患者头上入位。孔位根据病变位置适当调整,腋后线第8肋间为进镜孔,肩胛线第8肋间、腋前线与锁骨中线第5肋间为器械孔。腋中线第7肋间为辅助口。结果术后病理为良性病变10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或肉芽肿5例,错构瘤1例),恶性病变19例(腺癌15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手术包括楔形切除9例,右肺上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8例,右肺中叶切除1例,左肺下叶切除6例。29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肺叶切除平均术中出血15~200ml(中位数50ml),无输血。所有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平均带胸腔引流管时间1~15d[(8.7±3.5)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2—14个月[(5.9±2.7)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肺小结节病变安全、可行,尤其在肺癌根治手术中具有优势,可推荐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机器人肺癌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分析应对策略,以期为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 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行机器人肺癌手术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63例,平均年龄(59.84±9.66)岁.根据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引流时间≤5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T1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远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北部战区总医院396例RATS或VATS治疗T1N0M0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9例、女187例,平均年龄(61.58±8.67)岁。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RATS组(n=157)与VATS组(n=239)。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同时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RATS组术中出血量[(48±42)mL vs.(182±231)mL,P<0.001]及术后24 h引流量[(250±119)mL vs.(324±208)mL,P<0.001]少于VATS组。RATS组的淋巴结清扫组数[(5±2)组vs.(3±2)组,P<0.001]与清扫枚数[(17±9)枚vs.(11±8)枚,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胸外科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月10月间,我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切除胸部纵隔肿瘤65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三臂法,即一个镜头臂,两个操作臂,不设辅助口,建立8mmHg人工气胸。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情况选择切口位置。对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手术患者体位、如何选取适宜的手术切口部位进行总结。结果本组65例纵隔肿瘤中:实性肿瘤41例,囊肿24例。其中64例顺利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肿瘤切除,1例联合电视胸腔镜系统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210(50.63±46.35)min,术中出血量为0~200(22.62±33.64)ml,胸引管拔出时间为术后第1~14(4.02±2.62)天。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21(7.61±4.58)个月,所有患者目前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胸外科纵隔肿瘤,具有手术更加安全、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带管时间短、患者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必要时,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与电视胸腔镜系统联合应用,可取得更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3年3~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除术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49~67(58.8±9.1)岁。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右侧卧位、折刀位;我们采用三臂法,根据肺叶裂发育情况采用单向式或解剖式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常规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结果 4例患者顺利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除术,手术时间100~150 min,术中清扫淋巴结11~23枚,术中出血量30~80 ml。术后病理检查提示:4例均为腺癌。病理分期:ⅠA期2例,ⅢA期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13.5(6~20)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0~15个月,无肿瘤进展、复发或转移。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