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颈椎系列X线投照中由于第1、2颈椎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在投照过程中往往要使用较特殊的方法方能显示。如能使用一种复合技术,便可以免去患者再去做更为昂贵的设备(CT)检查,这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尤其是较危重外伤急诊病人,其方法为。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尽管对髋臼形态特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髋臼结构和位置的特殊性,有关髋臼表面形态的定量描述至今尚未统一,这势必会影响髋关节病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目的:探讨髋臼几何参数的CT测量方法。方法:选取70例髋关节CT受检者,其中正常成人50例(两侧共100个髋关节),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对所有受检者髋关节CT图像进行冠状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比较正常成人髋臼上外倾角冠状位和三维测值,比较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组患侧与正常侧髋臼上外倾角。选择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分别比较扫描床面为参照面和以身体冠状面为参照面测量左右侧髋臼后外展角、前髋臼指数及后髋臼指数。结果与结论:髋臼上外倾角在冠状位测值为(39.99±6.1)°,在三维图像上测值为(40.13±5.80)°,2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双侧上外倾角在冠状面的测量值,正常侧为(48.95±3.80)°,脱位侧为(63.56±6.35)°,二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扫描床面为参照面测量正常髋臼后倾角、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身体冠状面为参照面测量髋臼后倾角、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以冠状面为参照平面测量双侧后外展角和前、后髋臼指数准确可靠,可客观反映髋臼情况,为髋关节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等的重要支持,以及收集临床教学和科研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增进沟通互动、强固基础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稳中有进"促发展等四个方面,归纳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常规X线摄片的影像特性是由摄像条件,增感屏及胶片决定的,不能加以改变。而CR系统则不同,由于使用高精度扫描仪读出信号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处理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影像特性,最终得到稳定的高质量图像。  相似文献   
5.
X线照片是被检查者的健康情况资料,更是患者的档案和医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如果患者所照的X线照片上无医院的名称标识,患者带到另一所医院就诊的话那就会对其诊断和下一步治疗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颈的前倾角是股骨内外髁后缘连线与股骨颈长轴所形成的夹角,涉及股骨两端的两个面,因此测量比较困难,方法很多,结果也有所不同.目的:通过对股骨解剖结构特殊性的仔细研究及对股骨颈前倾角定义的分析,探索一种CT测量股骨前倾角简便而又精确的方法.方法:选取行髋关节CT检查者80例,受测者双侧髋关节无器质性病变.在常规体位分别对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进行扫描,然后计算出股骨颈前倾角,称为定义值:在中立体位对髋关节扫描,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称为实验值.结果与结论:股骨前倾角的定义值为(10.48±2.40)°,实验值为(10.29±2.1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该实验值测量方法只需对髋关节扫描,可准确反映股骨颈前倾角,可为髋关节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股骨颈的前倾角是股骨内外髁后缘连线与股骨颈长轴所形成的夹角,涉及股骨两端的两个面,因此测量比较困难,方法很多,结果也有所不同。 目的:通过对股骨解剖结构特殊性的仔细研究及对股骨颈前倾角定义的分析,探索一种CT测量股骨前倾角简便而又精确的方法。 方法:选取行髋关节CT检查者80例,受测者双侧髋关节无器质性病变。在常规体位分别对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进行扫描,然后计算出股骨颈前倾角,称为定义值;在中立体位对髋关节扫描,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称为实验值。 结果与结论:股骨前倾角的定义值为(10.48±2.40)°,实验值为(10.29±2.1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该实验值测量方法只需对髋关节扫描,可准确反映股骨颈前倾角,可为髋关节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回顾性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技术,对58例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图像质量及剂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所有图像达到诊断所需标准.结论 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管电流调节冠脉成像,在降低射线剂量同时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颈的前倾角是股骨内外髁后缘连线与股骨颈长轴所形成的夹角,涉及股骨两端的两个面,因此测量比较困难,方法很多,结果也有所不同。 目的:通过对股骨解剖结构特殊性的仔细研究及对股骨颈前倾角定义的分析,探索一种CT测量股骨前倾角简便而又精确的方法。 方法:选取行髋关节CT检查者80例,受测者双侧髋关节无器质性病变。在常规体位分别对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进行扫描,然后计算出股骨颈前倾角,称为定义值;在中立体位对髋关节扫描,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称为实验值。 结果与结论:股骨前倾角的定义值为(10.48±2.40)°,实验值为(10.29±2.1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该实验值测量方法只需对髋关节扫描,可准确反映股骨颈前倾角,可为髋关节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尽管对髋臼形态特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髋臼结构和位置的特殊性,有关髋臼表面形态的定量描述至今尚未统一,这势必会影响髋关节病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髋臼几何参数的CT测量方法。 方法:选取70例髋关节CT受检者,其中正常成人50例(两侧共100个髋关节),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对所有受检者髋关节CT图像进行冠状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比较正常成人髋臼上外倾角冠状位和三维测值,比较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组患侧与正常侧髋臼上外倾角。选择配伍组设计方差分析,分别比较扫描床面为参照面和以身体冠状面为参照面测量左右侧髋臼后外展角、前髋臼指数及后髋臼指数。 结果与结论:髋臼上外倾角在冠状位测值为(39.99±6.1)°,在三维图像上测值为(40.13±5.80)°,2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双侧上外倾角在冠状面的测量值,正常侧为(48.95±3.80)°,脱位侧为(63.56±6.35)°,二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以扫描床面为参照面测量正常髋臼后倾角、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以身体冠状面为参照面测量髋臼后倾角、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以冠状面为参照平面测量双侧后外展角和前、后髋臼指数准确可靠,可客观反映髋臼情况,为髋关节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