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内膜荷包环缩法行巨大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心室室壁瘤是冠心病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室壁瘤切除传统术式包括线性缝合和补片左心室成形。1996年至2004年,我们对59例室壁瘤体积大于左心室容积50%的巨大左心室室壁瘤病人进行了术式的改进,采取了左心室心内膜环缩法进行左心室成形,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MTM3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两部分:1)按每天15 mg/kg剂量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模型;2)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的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2例及3例正常心肌组织.使用半定量RT-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MTM3在心肌组织转录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1)在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组织中,CMTM3 mRNA表达下调.2)在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病变的心肌组织中,CMTM3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调.结论 CMTM3低表达致心肌组织增殖肥厚,可能参与了肥厚性心肌病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入选3 387例行CABG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 638例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对于应用或不应用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两类患者,分别根据术后血糖控制水平分为严格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7.8 mmol/L)、中度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7.8~9.9 mmol/L)和宽松控制组(平均血糖水平≥10.0 mmol/L)。主要终点为院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结果:体外循环CABG患者中,与中度控制组(n=1 050)相比,严格控制组(n=100)院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vs. 9.0%,P<0.001),宽松控制组(n=488)与中度控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中度控制组相比,严格控制组院内死亡风险(OR=9.98, 95%CI:2.97~33.56,P<0.001)和主要心血管并发症风险(OR=2.21, 95%CI:1.01~4.81,P=0.0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新发心肌梗死及30 d死亡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单纯CABG且术前7 d内、术后48 h内均抽血检测cTnI水平的7826例患者临床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早期新发心肌梗死、术后30 d死亡及二者的复合终点。采用ROC曲线方法判断术后48 h内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倍数(cTnI术后峰值/cTnI术前峰值)预测终点事件的效力及界值。结果:7826例患者中,女性占21.6%(1688/7826)。术后30 d死亡率为0.6%(47/7826);术后新发心肌梗死发生率15.2%(1189/7826);术后30 d死亡和术后新发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5.4%(1207/7826)。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cTnI术后峰值/cTnI术前峰值达80倍以上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30 d死亡复合终点有较满意的预测能力。其中,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和30 d死亡复合终点的ROC曲线AUC为0.80,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ROC曲线AUC为0.79,对30 d死亡ROC曲线AUC为0.68。按cTnI术后峰值/cTnI术前峰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5倍组、5~<10倍组、10~<20倍组、20~<40倍组、40~<100倍组、≥100倍组。在不同分组中,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是6.1%、6.4%、6.9%、9.4%、15.7%和41.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nI术后峰值/cTnI术前峰值达20~<40倍、40~<100倍、≥100倍均是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结论:在CABG患者中,术后48 h内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80倍以上对术后新发心肌梗死+30 d死亡复合终点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在单一高手术量心脏外科中心,有经验术者行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近期安全性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31 075例在阜外医院由有经验术者(既往CABG完成超过100例)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发生重大损伤的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实施再次开胸心脏手术患者242例,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前次手术方式及前次手术心包缝合情况对再次开胸心脏手术重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重大损伤发生率为2.1%(5/242),发生重大损伤组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与未发生重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年 vs.(2±9)年〕,前次手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重大损伤的发生率与其他手术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 vs. 1.8%),前次手术缝合心包的患者重大损伤的发生率与前次手术未缝合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7.4%),但二者开胸至体外循环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0)min vs.(74±20)min,P<0.0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7%(4/242),发生重大损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未发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1.7%)。结论 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较安全,发生重大损伤可能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右心室肿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6年12月共20例进行右心室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5.9±22.5(岁),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1例,心内膜肿瘤14例,心肌间肿瘤3例,心外膜肿瘤3例。20例患者均采取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治性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5例,同期行三尖瓣系统修复6例,平均转机时间85.6±38.2分钟,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3.3±32.5分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3±2.0天。平均随访时间38.9±31.9月,随访过程中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6.7%(1/15)。右心室心肌间肿瘤与心外膜肿瘤相较于心内膜肿瘤更不易于进行根治性切除 (p=0.026)。姑息性切除术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p=0.001)。 结论:手术是治疗右心室肿瘤的主要方法,肿瘤根治性切除预后较好,姑息性切除和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且姑息性切除术会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右心室肿瘤切除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三尖瓣功能,必要时应积极进行三尖瓣的修复。 关键词:心脏肿瘤;右心室;手术  相似文献   
8.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效果。方法1997年3月-2007年5月共完成Re-CABG手术25例,男22例,女3例;年龄50--72岁,平均(62.5&#177;8.1)岁;2次手术时间间隔3~109个月,平均(48.7&#177;35.2)个月。体外循环Re-CABG手术17例,不停跳非体外循环Re-CABG手术8例。结果全组25例患者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无心肌梗死,心绞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8~90个月,平均(38.7&#177;30.6)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失访4例。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合理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及良好围手术期管理,Re-CABG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966年Ross等将带瓣管道首次应用于连接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以后各类同种或异种带瓣主动脉及肺动脉逐渐用于各类复杂心脏畸形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心外科管道主要有:人工合成的材料、带机械瓣、生物瓣的人工血管、异种管道和同种异体管道,与前3种管道相比,低温保存的同种带瓣心外管更有优势。本文对外管道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影响外管道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外管道再次置换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钳治疗心房颤动同期行开胸手术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2年5月对58例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用双极射频消融钳治疗房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时间16~38(24±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4~200(126±36) min,体外循环时间91~238(150±37) min;手术结束及出院时窦性心率分别为46(79%),45(78%)例,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窦性心率分别为41(71%),40(69%)和42(72%)例。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和射频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需安装永久起搏器。双心房消融与单独左房消融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此方法可行,效果满意,但要注意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