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常用于研究细胞水平的衰老,β-半乳糖苷酶是鉴别衰老细胞的标志酶,本实验拟观察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的变化情况.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了解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的变化规律.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材料实验于2000-09/2002-09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实验样本来源于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6~8岁正常男性儿童(n=20)切除的健康包皮组织.方法①成纤维细胞培养取包皮组织,分离真皮和表皮,真皮部分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终止胰蛋白酶作用,再用200 U/mLⅠ型胶原酶37℃条件下消化30 min,收集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细胞培养达80%汇合时进行传代培养.②细胞鉴定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透射电镜及抗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③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观察对比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按群体倍增水平分为两组,第一组代表年轻细胞,采用10代龄;第二组代表老化细胞,采用65代龄.进行消化传代,分别按2×104,4×104分别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每隔24 h消化计数,每次每组计数3孔,计算均值.共记数8 d,以培养时间为横轴,细胞数为纵轴,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④β-半乳糖苷酶组化检测及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分析成纤维细胞每5 n代龄(共13代)作细胞爬片,漂洗,加入SA-β-gal染色液,37℃孵育48 h.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蓝染细胞为阳性细胞,每次随机挑选视野计数500个细胞,得到阳性细胞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②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结果①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老化细胞生长速度较年轻细胞明显减慢.年轻细胞最大增殖数约为47.3×105,对数生长期在3.0~6.0 d,细胞倍增时间为2.18 d.老化细胞最大增殖数各为8.5×104,对数生长期分别在4.0~7.5 d,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依次为3.86d.②正常人成纤维细胞老化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与年轻细胞组(阳性细胞率=4%)相比,衰老细胞组中阳性细胞率(60%)大为增强.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阳性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2,P<0.01).结论在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从年轻向老化发展的过程中,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呈增高的趋势;与年轻细胞相比较(占4%),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在老化细胞中显著增强(占60%),且这种增强与细胞衰老表型的出现和细胞增殖能力的丧失相平行,可反应细胞的老化程度.本实验为建立成纤维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老年学及肿瘤生物学甚至组织工程学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按癌瘤长径分组,用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亚甲蓝(美蓝)的方法定位腋窝前哨淋巴结并对其进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结果76例患者有69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0.79%.69例检测到的前哨淋巴结中65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SLN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0,12.50%,87.50%,94.20%.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 简称ILD)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非肿瘤、非感染、非特异性肺泡炎症伴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大组异质性疾病组成的疾病谱,在病理学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间质性肺炎和纤维化[1-2].它包括病因已知和未知的200 多种疾病,是肺非肿瘤性病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是国外呼吸病理和临床诊治的难点和研究热点[ 1 -2 ].  相似文献   
4.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手术,手术多采用麦氏切口,其切口疝的发生并不常见,现就其病因及防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TGF-β与肺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IF)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病理演变大多表现为初始的下呼吸道炎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伴有成纤维母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等的释放,导致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胶原沉积,最终引起肺结构的损害。PIF的病因多不明确,由于在PIF的损害区有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浸润,并有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的释放,故多认为PIF是继发于一炎性过程的肺结构重建。国内、外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PIF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一个复杂的细胞外信号转导分子的网络系统及链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限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大鼠根据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限,分为对照、缺血再灌注后0′,30′,1h,2h,3h,6h,12h,24h,48h,72h,96h共12组(每组6只).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学形态,TUNEL染色检测小肠黏膜凋亡细胞.结果 大鼠小肠历经热缺血40min后,再灌注0~96h大致经历了潜伏期、急性期、交错期、恢复期4个阶段的形态变化.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组织学病理改变,开始于潜伏期,加重于急性期.结论 小肠在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组织学病理改变.大多数小肠黏膜细胞经历短暂的凋亡前期反应后则进入恢复阶段,最终结果 是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活检术(SLN biopsy, SLNB)对单侧多发乳腺癌(multiple synchronous tumor, MST)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判断的可行性。方法在23例确诊单侧多发乳腺癌患者术中行SLNB,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如患者拒绝或者两病灶位于乳房同一象限,改行保乳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node dissection, ALND)。术中不送检SLN,ALND后由手术医师分离出SLN送检。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结果23例患者有21例完成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91.3%。 SLN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假阴性率、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15.4%,84.6%,90.5%。结论 SLNB假阴性率高,不推荐在单侧多发乳腺癌患者中实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胆道修复再通对治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意义及适应证。方法选择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结石复发患者36例,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修复+“T管引流,配合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B组16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改Roux-en-Y式胆肠吻合术。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A组术后结石复发1例(5%),B组结石复发5例(3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无上腹部烧灼感、发热等并发症,B组有上述并发症4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胆道修复再通治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结石复发能降低结石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