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结核相对罕见但预后良好, 手术、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具有较好疗效。然而, 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而行不必要的手术切除。本文报告2例经手术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胰腺结核病例及其诊治过程, 旨在提高对胰腺结核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于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扫描行上腹部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三维融合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5例上腹部肿瘤患者为试验组、22例其他患者为对照组,行上腹部DVPCT扫描,对试验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肾静脉强化峰值起始处至结束处所有图像行融合重建和容积再现(VR),对照组行上腹部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分析亲子疏离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3个乡镇入户调查儿童留守情况及亲子关系。结果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深入交流较少,与监护人的交流也较缺乏,父母及监护人均未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至于遇到困难时不愿求助父母及监护人。结论由于长期空间隔离,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情感培养上不如非留守儿童,而监护人和父母均少有触及孩子心灵的沟通,使得留守儿童逐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从而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应用双源CT、MRI检查对其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I、双源CT进行扫描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双源CT、MRI的诊断正确率;采用ROC曲线比较双源CT与MRI在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分期T1~2、T3、T4、N0、N1、N2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91%、87.23%、86.36%、92.50%、88.57%、77.77%。双源CT检查结果显示,T1~2、T3、T4、N0、N1、N2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76%、78.72%、72.73%、75.00%、80.00%、62.96%。对比双源CT,MRI在CRC患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升高(P&...  相似文献   
5.
探讨基于多模态CT诊断任务对一站式胰腺灌注扫描时相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1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采用第3代双源CT正常胰腺灌注病例72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扫描参数设置分为A组和B组。A组(常规灌注组,24例):密集采集时间1.5 s,24次动态容积扫描,总采集时间94.5 s;B组(时间优化组,48例):密集采集时间2.5 s,19次动态容积扫描,总采集时间75 s。依据灌注数据集重建三种模态CT诊断数据,以评价诊断要求满足情况:基于常规增强图像评价主动脉、胰腺及门静脉对应期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基于常规血管图评价胰周血管变异程度;对比胰腺钩突、胰头、胰体及胰尾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记录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重建主动脉、胰腺及门静脉对应最佳融合期像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胃左动脉起源于腹腔干(A组3/24、B组5/48),2例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A组1/24、B组1/48),3例肝左动脉起源于腹腔干(B组3/48),两组中所有图像质量均能支持变异评估。两组各部位正常胰腺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 s密集采集方式运用于A组可使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减少约22.8%。结论 与1.5 s密集采集方式相比,采用2.5 s密集采集方式的一站式上腹部检查不影响胰腺、血管成像以及灌注分析,并且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继发肺侵袭性真菌病(IFD)的 HRCT征象,评价其在IF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血液病患者继发性肺IFD的 HRCT资料,分析病灶部位、形态、分布、密度及边缘等特征。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多发病灶,分为毛玻璃型和实变型(n=23),结节肿块型(n=18),霉菌球型(n=7),粟粒型(n=3)。CT 征象:病灶可表现出为晕轮征(n=15),磨玻璃征(n=15),新月征或气环征(n=10),楔形征(n=6),树芽征(n=3),反晕轮征(n=3),指套征(n=3)。结论:血液病患者继发 IFD 肺内病灶呈多形态改变。CT 上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类型,可提示 IFD。楔形征、晕轮征、反晕征及新月征为肺IFD的特征性征象,HRCT对IFD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 细胞癌(SRCC)与胃腺癌的强化程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DVPCT时间-密度曲线(TDC)鉴别早期SRCC与腺癌的效能。结果 DVPCT组肿 瘤检出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高于增强CT组(P均<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例(52/60,86.67%)经DVPCT检出早期胃癌的患者中,SRCC 12例、腺癌39例、黏液腺癌1例;其中,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患者肿瘤强化程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峰值时间37.3 s 为最佳截断值,DVPCT TDC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3%、84.62%、62.50%、94.29%、84.31%及0.895。结论 DVPCT检出早期胃癌效果优于常规增强CT;TDC可有效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灌注在中度重症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转归中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脂性胰腺炎患者CT灌注特点,其中中度重症(A组)54例,轻症(B组)22例。采用第三代西门子双源Force CT进行胰腺灌注扫描,将灌注图像传至工作站灌注软件包,对灌注参数血容量、血流量、流量提取乘积、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最大密度值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实验室数据包括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灌注参数与临床分级的相关性。 结果  和B组相比,A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平均通过时间、TTD均升高,灌注参数血容量、血流量、最大密度值、流量提取乘积均表现为降低(P < 0.05),胰腺灌注参数(灌注参数血容量、血流量、最大密度值)与高血脂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35、-0.753、-0.543,P < 0.05)。 结论  第三代双源低剂量CT灌注可以用于评价高血脂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微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早期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不同局部并发症对上腹部多脏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对101例于201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德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AP患者和24例无AP且无明显上腹部病变的患者行上腹部动态容积灌注CT成像检查。86例AP患者(AP组)和21例对照者(对照组)最终纳入研究,AP组分为无局部并发症(21例)、急性液体积聚(APFC,19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27例)、包裹性坏死(WON,11例)和包裹性坏死伴感染(WONI,8例)组。采用去卷积法测量各组胰腺、肝脏、脾脏、双肾和肾上腺的血流量,采用基于最大斜率法的肝脏模型测量各组肝动脉灌注(HAP)、门静脉灌注(HPP)和动脉灌注指数(HPI)。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ANC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39.89±34.28)、(141.42±47.85)、(107.87±26.41) mL·min-1·(100 g)-1,WON组胰腺、脾脏、左肾上腺的血流量分别为(130.00±44.83)、(106.12±38.16)、(98.38±41.39) mL·min-1·(100 g)-1,WONI组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与第3代双源CT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效能及胆囊息肉增强CT的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3例胆囊息肉患者,回顾性分析比较64层螺旋CT及双源CT初次影像诊断、第1次回顾性诊断及多平面重建(MPR)5 mm+-血管征的第2次回顾性诊断结果,记录胆囊息肉的影像特征;并将第2次回顾性诊断结果与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