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671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62篇
  2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海南三亚地区2019—2020年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孕妇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南三亚地区2家医院产科建档行定期规范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与饮食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妇饮食行为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20 086名孕妇中,GDM患者3 173例,GDM发生率为15.80%。高龄(OR=3.812)、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OR=2.473、2.975)、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30)、甜食食用频率高(OR=1.394、1.723)、每日水果摄入量多(OR=1.342、1.387、1.458)、精制谷物比例高(OR=1.357)、高脂食品摄入频率高(OR=1.510)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大,日运动时间≥1 h(OR=0.435)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小。结论海南三亚地区GDM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孕妇饮食行为有关,甜食与高脂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每日水果摄入量过多、主食过于精制是GDM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时间≥1 h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168例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预防和治疗的经马命。方法 168例中158例进行了172次外科治疗,11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早期人院Ⅱ度期以上34例采用改良食管腔内置管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末切除瘢痕狭窄结肠重建77例,切除狭窄食管胃重建27例,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22例,其他类型手术12例。结果 29例拔出支撑管后治愈(85%);5例再狭窄,其中1例扩张治愈。77例结肠重建术后5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4例,吻合口狭窄4例,腹部切口裂开2例。27例胃重建中,吻合口狭窄2例。脓胸1。颈阔肌皮瓣修复颈段狭窄22例中,3例发生颈部瘘。其他手术12例中,1例术后死于肠梗阻。所有生存出院患者均能进普食。 结论 管腔内置管能有效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形成,根据瘢痕狭窄部位确定食管重建时是否切除狭窄食管。颈阔肌皮瓣是修复颈段食管狭窄或吻合口狭窄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31 例,均应用内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SAP患者中,男24例,女7例,年龄21-62岁。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左、中上腹持续性剧痛, 向腰背部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或CT见胰腺明显肿大,腹腔有明显炎性渗出。  相似文献   
4.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QT离散度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测量 3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好转前后及健康对照组QTd及QTc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以上三者的QTcd值分别为 (4 2 .45± 15 .39)ms,(32 .11± 12 .11)ms,(30 .2 5± 10 .2 0 )ms。前者分别与后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同时以QTd值≥ 5 0ms为界线时前者分别与后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监测QTcd值及当QTd值≥ 5 0ms可作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二芳基碘盐被认为是一类新型高效的阳离子光引发剂。本工作合成了三种二芳基碘六氟锑酸盐(Ph2I+SbF-6,MePh2I+SbF-6,t-BuPh2I+SbF-6),分别研究了其对环氧聚甲基硅氧烷EPS、双酚A环氧E44及两者共混物的阳离子光固化引发作用,并测试了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结构,浓度和光敏剂等因素对光固化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得到有较好机械性能的光固化组成物,可望在光固化涂料和粘接剂等领域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凯时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突发性聋的最佳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耳科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耸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第一组常规治疗。第二组为常规治疗+凯时+高压氧综合治疗。结果 第一组治疗有效率为55。6%,第二组治疗有效率为81.8%。两组相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第二组治疗方法为突发性聋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下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下垂体腺瘤的经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经磁共振成像诊断垂体腺瘤的病人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定位,将影像资料输入导航工作站,作术前手术计划。采用零度及45度镜经单鼻腔,在导航的动态指引下确认鞍底,于内窥镜下实施瘤实质切除。结果本组5例完全切除,1例因为瘤实质较韧而作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视力均得到了改善。导航预期误差1.48mm,实际误差1.8mm。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的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定位准确,内窥镜下操作对鼻腔的解剖结构影响小、组织损伤轻,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  1963年 3月至2 0 0 3年 9月外科治疗原发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9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X线胸片检查 ,其中 65例行CT或磁共振检查。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是否向椎管内延伸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其中胸后外侧切口 84例 ,半哈壳状切口 2例 ,高位胸后侧切口 4例 ,胸后外侧加脊柱旁切口 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 6个月~ 15年的术后随访。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7.8% ( 89/9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4% ( 4 /91)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肿瘤 79例 ( 86.8% ) ,恶性肿瘤12例 ( 13 .4% )。 1例神经纤维瘤 2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治愈 ;恶性肿瘤平均生存 3 8.1个月。结论 适当的手术径路是提高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本组 65例 ,其中 :男性 2 7例 ,女性 3 8例 ;年龄 :2 0到 5 5岁之间 ,平均年龄 2 8 5岁 ,已婚 43例 ,未婚 2 2例 ;病程 :6个月 -1年 11例 ,1-2年 18例 ,2 -3年 19例 ,3 -5年 10例 ,5年以上 7例 ;本组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心烦不寐 ,性情急燥易怒 5 0例。多梦易醒 ,健忘 3 9例 ,面色无华体倦神疲 ,饮食无味 3 7例 ,胸闷胁胀 2 8例 ,精神抑郁 ,情绪不宁 ,善感多愁 44例 ,悲忧善哭 ,精神恍惚 3 5例 ,多思善虑 ,心悸胆怯 3 6例 ,月经不调 3 8例 ,腰酸遗精 6例。本组西医诊断 :符合CCMD -3神经症诊断标准[1 ] 。神经衰弱 2 0例 ,癔病…  相似文献   
10.
82例纵隔原发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3年3月至2002年2月,我们手术治疗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