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睑黄瘤是黄瘤病的普通型,本症多见于老年人,可采用激光、冷冻或手术等方法治疗,但美容效果欠佳。我们于1991年以来,应用复方三氯醋酸治疗睑黄瘤85例,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全组85例中,男性31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8岁,平均44岁。损害发生于上眼睑或下眼睑,以上睑内眦为多见,多数为双侧发疹,皮疹散在或融合成斑片,呈脂黄色,无自觉症状,个别病人血脂略高。二、药物配方与治疗方法每100ml复方三氯醋酸溶液中含三氯醋酸60mg、地塞米松0.1、甘油30ml,由制剂室配制后装入棕色玻璃瓶备用。涂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新生儿病房2014年11月—2015年5月需要肠外营养且放置PICC导管的6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所有患儿总的留置时间为953导管日;导管留置时间为14.9d±2.0d。肠外营养使用的天数平均为7.98d,其中成功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且未发生不良事件者57例;发生导管不良事件11例,发生率为11.5/1 000个导管日,3例导管堵塞,1例体外断管,2例导管滑脱,5例发生静脉炎,因并发症拔管4例,采取对症治疗后继续PICC原位治疗7例。[结论]PICC可以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掌握PICC观察和维护的要点,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新生儿健康状况较前已有明显改善,但对一些较严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限,仍有部分患儿由于极度早产、多种先天畸形,以及并发症等死亡[1]。因此,对于许多患儿及其家庭来说,姑息护理可能就成为一个可能的选择。缺乏专门的培训是导致其在姑息护理障碍中的一个重要原因[2]。近年来,新生儿姑息护理在国内逐渐引起重视[3-4],而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对于姑息护理的护理经验及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护理中的需求在国内尚无人调查。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姑息护理问卷及半结构访谈法对109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以期为新生儿护理人员姑息护理教育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适合我国新生儿病房的不良事件筛查工具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结合文献及专家咨询法形成筛查工具;通过2015年7月30日至2015年9月30日2个月回顾性研究及2016年5月9日至2016年6月9日一个月实时观察研究,记录筛查指标及不良事件,验证本工具可行性。结果: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782例,筛查指标总计887例次(1.13例/次),独立不良事件391例次(0.50例/次);筛查指标发现的不良事件占78.8%,筛查工具阳性预测值为0.39,其中新生儿普通病房0.4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0.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研究纳入筛查指标417例次,独立不良事件261例次,总阳性预测值0.64,高于回顾性研究阶段(0.45),其中阳性预测值有统计学差异的筛查指标为“皮肤完整性受损”及“抗生素应用”(P值均<0.01)。结论:本研究的筛查工具对新生儿普通病房不良事件监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加强医务工作者如实、及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培训,可提高本筛查工具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双倍血量换血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明确单倍血量换血在减少内环境波动、降低换血相关并发症中是否具有明显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诊治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换血治疗的8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资料,以单位体质量换血量将其分为单倍换血量组(80~110 mL/kg,35例)及双倍换血量组(150~180 mL/kg,51例),比较两组换血前、后内环境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单倍换血量组与双倍换血量组的换血量分别为(98.16士10.75)、(157.78±7.37)mL/kg,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1.68士8.52)%、(50.22±13.14)%,换血时间分别为(85.60士18.66)、(118.22士24.81)min,两组胆红素换出率与换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换血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血钾、血钠、血氯、血钙、碳酸氢盐(HCO3-)水平及pH值均低于换血前,红细胞(RBC)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糖水平均高于换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双倍换血量组换血后血糖、PLT、TBIL变化较单倍换血量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换血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倍量换血相比,单倍量换血对内环境影响较小,用血量及人力消耗较少,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输液连接器细菌定植情况和消毒去污效果,为新生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NICU留置的59个输液连接器作为对照组;同期消毒后的52个输液连接器作为观察A组,并观察护士消毒连接器的时间和消毒方法;针对输液连接器消毒方法进行培训,再选取50个消毒后的输液连接器作为观察B组;对所有输液连接器进行采样并送培养。结果 对照组共53个接头检出细菌,检出率89.8%,其中,39个接头各检出1株细菌,13个接头各检出2株细菌,1个接头检出3株细菌;观察A组共13个接头检出细菌,检出率25.0%;观察B组共4个接头检出细菌,检出率为8.0%;培训前后细菌培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18,P<0.001)。结论 NICU输液连接装置易污染,有效消毒可显著减少细菌定植,医务人员应认识输液相关感染风险,规范输液操作,加大对输液装置的管理,并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7.
居民社区护理需求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解城市居民对社区护理了解程度、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277户居民,结果显示60.8%的居民对社区护理不了解;居民对定期体检、定期家访、健康教育等护理方式需求率较高;家庭中有慢性病病人、老年人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程度高,提示应大力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针对居民的需求调整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陈新红  何华云 《全科护理》2012,10(3):222-223
通过对30例行换血疗法的患儿进行舒适护理,从环境、生理、心理、体位、操作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满足新生儿舒适性护理照顾的需求,减少环境和护理活动给患儿带来的有害刺激,从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位调整在新生儿经头皮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找到最佳的送管体位。方法根据送管时的体位不同,将75例经头皮静脉PICC置管的患儿按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平卧位组和体位调整组,比较两组的送管时间、导管异行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送管总时间、颈部及以下送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卧位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体位调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调整组患儿导管异行率(4.8%)低于平卧位组(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除24 h内穿刺点少量渗血外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性拔管;所有患儿在置管过程中无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结论在经头皮静脉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进行体位调整可以降低导管异行率,减少导管位置调整次数,减小对血管的创伤,且不延长置管耗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3个月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6例确诊胃穿孔的足月儿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88.5%vs.11.5%),中位入院年龄及发病年龄为分别为94.5(48.0,135.0)h及38.0(0.0,96.0)h。伴随临床表现中,以腹胀(69.2%)、呕吐(46.2%)和反应低下(30.8%)为主要表现。以血培养屎肠球菌(15.0%)、腹腔穿刺液培养溶血葡萄球菌(30.8%)为主,且2种培养结果的阴性率均高(55.0%、23.1%)。25例(96.2%)行腹部平片,21例(84.0%)检出气腹征象;9例(34.6%)行腹部超声,均无气腹征象,以腹水征象为主(88.9%)。胃穿孔部位最常见为胃底部(61.6%),以单发部位穿孔(92.3%)为主。18例(69.2%)行病理检查,以胃壁充血出血伴坏死(66.7%)为主。所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