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怡伟  任建功 《当代医师》2013,(11):1583-1584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头晕、手抖、四肢无力3年,加重1个月”于2013年1月6日收住本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1.7k Da膜蛋白分子 (Sj C2 1.7)核酸疫苗对 BAL B/ 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作用。 方法 采用 PCR方法扩增出特异性 Sj C2 1.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 ,在其起始密码子处引入 Kozark序列。将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1中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Sj C2 1.7- pc DNA3.1。 4 8只 BAL B/ c小鼠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加强组。对照组小鼠的股四头肌注射接种 pc DNA3.1,实验组同法注射重组质粒 Sj C2 1.7- pc D-NA3.1,加强组除注射重组质粒 Sj C2 1.7- pc DNA3.1外 ,同时注射重组质粒 P35 - pc DNA3.1及 P4 0 - pc DNA。每隔 2 wk免疫 1次 ,共免疫 3次。第 3次免疫后第 30天 ,每只鼠感染 4 5± 1条尾蚴 ,4 5 d后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及肝卵数。通过 EL ISA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小鼠免疫学特征的变化。 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 ,实验组小鼠股四头肌局部组织有特异性抗原蛋白表达。EL ISA分析表明 ,免疫后实验组和加强组有部分小鼠出现特异性 Ig G抗体。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 2 9.9%及 13.8% ,加强组分别为 31.9%及 2 8.0 %。加强组减卵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 .0 5 )。 结论  Sj C2 1.7核酸疫苗能诱导 BAL B/ c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刚地弓形虫RH株GRA6分子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刚地弓形虫 RH株致密颗粒抗原 (Dense granule antigen,GRA6 )分子基因 ,为研究使用重组的GRA6分子作为抗原进行弓形虫病诊断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己知的 GRA6序列合成一对引物 ,抽提弓形虫速殖子m RNA,以速殖子 m RNA为模板 ,通过反转录 PCR(RT- PCR)扩增出 GRA6的 c DNA条带。目的基因 DNA条带被克隆到质粒 p UC19中形成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 DNA进行纯化 ,并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 通过RT- PCR从 m RNA中扩增出一条分子量约 70 0 bp的 DNA条带。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GRA6分子基因的开放的阅读框全长为 6 93bp,编码 2 30个氨基酸分子 ,与已报道的 RH株 GRA6分子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刚地弓形虫 RH株的 GRA6分子基因 ,为今后应用此分子作为抗原诊断弓形虫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 Sj C2 3蛋白质疫苗对 Sj C2 3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 (GST-HD)疫苗。把 48只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质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GST- HD+5 0 μg CFA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 μg pc 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4周每鼠以 45± 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42 .9%的减虫率和 6 0 .0 %的减卵率 ,均显著高于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 2 8.1%的减虫率和 37.9%的减卵率 ,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 (GST- HD) 2 3.8%减虫率和 39.5 %的减卵率 (P均 <0 .0 5 )。联合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Sj C2 3DNA+GST- HD联合应用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 0μg GST- HD+5 0μg CFA 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μg pc DNA 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以 4 5± 2条 /只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 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36 .9%的减虫率和 30 .7%减卵率 ;而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的减虫率为 2 6 .9% ,显著低于联合组 (P<0 .0 5 )和 2 2 .2 %的减卵率 ,单独蛋白疫苗组 (GST- HD)为 15 .2 %和 12 .2 %  相似文献   
7.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日本血吸虫模拟抗原表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从噬菌体肽库筛选日本血吸虫抗原模拟抗原表位。方法 制备亲和纯化的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 Ig G,用此 Ig G包被酶标板对 12肽库进行反复淘选 ,对获得的目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结果 获得一批阳性噬菌体克隆 ,其中一部分与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产生较高的吸光值 ,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这些噬菌体能被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 ,具有类似于血吸虫抗原的免疫原性。结论 获得一批具有模拟日本血吸虫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它们在血吸虫病诊断及疫苗研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工合成肽是研制分子疫苗和免疫诊断抗原一种替代途径。以含有抗原表位的短肽为基础合成多肽疫苗或诊断抗原 ,相对于天然或重组的蛋白质抗原 ,分子结构更为明确 ,它既保留了诱导免疫保护性应答的活性 ,又除去了非特异性成分 ,也易于生产。因此合成多肽研究在近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2 ]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合成肽技术——在多聚赖氨酸基质上连接多个肽段的复合抗原多肽技术作一简要的介绍 ,并对近年来合成的几个血吸虫复合抗原多肽作一综述。1 复合抗原多肽1.1 原理 复合抗原多肽 (MAPs,multiple antigen pep-ti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第4内含子a/b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有视神经病变患者的eNOS基因a/b基因型,同时对上述患者的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组(DON)组a等位基因及aa+a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因此eNOS基因27bpVNTR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发生有关。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ɑ2基因rs1124900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收集2010年4-9月期间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85例,年龄(54.6±10.1)岁,对照组为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160例,男性84例,女性76例,年龄(51.8±9.8)岁,检测AMPK-rs1124900G/T基因型,分析2组人群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同时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APN、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等。结果①在T2DM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8%、43.2%、26.9%,T等位基因频率为48.6%。对照组G/G、G/T、T/T基因型频率为32.5%、42.5%、25.0%,T等位基因频率为46.3%,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T2DM组和对照组TT型者的血清TG、LDL-C水平明显高于GG型者,C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者,APN水平明显低于GG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分析表明,CIMT及斑块发生率与血清TG(r=0.349 6,P<0.01)、LDL-C(r=0.416 7,P<0.01)正相关,与APN水平负相关(r=-0.262 3,P<0.05)。结论 rs1124900多态性位点与甘肃地区2型糖尿病的发生无关;与脂联素、TG、LDL、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