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早衰系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性疾病,谢亚莉教授认为肾虚是本病发病主导,冲任衰少为发病基础,以"补肾养血,阴阳并调"的补肾调周法来调整月经周期诱发排卵并改善其他全身症状,延缓女性生殖机能衰老。  相似文献   
2.
3.
背景:有研究报道,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促胰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将胰岛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mg/L)促胰素,培养1,3,5d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5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促胰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胰岛细胞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但无明显时间依赖性。除100,200mg/L组外,300,400mg/L两组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300,400mg/L促胰素不仅可促进胰岛细胞增殖,而且可显著增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量文献表明,向肝脏细胞引入一个多个胰岛发育的关键因子(如Pdx1、MafA及Ngn3)可以使肝细胞向胰岛细胞的方向进行转化。目的:构建以pcDNA3.1(+)为骨架的质粒载体并共同转染胰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Pdx1)、神经源素3(Ngn3)及V型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基因A(MafA)至小鼠胎肝细胞并检测其表达情况。方法:以基因组或小鼠胰腺cDNA为模板扩增Pdx1、MafA及Ngn3三个目的基因,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3个目的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小鼠系列真核过表达载体pcDNA3.1(+)-MafAORF,pcDNA3.1(+)-Pdx-1ORF,pcDNA3.1(+)-Ngn3ORF通过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脂质体转染小鼠胎肝细胞系BNLCL.2,用反转录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个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目的基因克隆正确,反转录PCR,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了脂质体转染后小鼠胎肝细胞中有Pdx1、Ngn3以及MafA的表达。结果表明,真核过表达载体pcDNA3.1(+)-MafAORF,pcDNA3.1(+)-Pdx-1ORF,pcDNA3.1(+)-Ngn3ORF可成功构建,并能够将Pdx1、Ngn3以及MafA三个基因转至小鼠胎肝细胞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报道,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促胰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将胰岛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mg/L)促胰素,培养1,3,5d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5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促胰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胰岛细胞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但无明显时间依赖性。除100,200mg/L组外,300,400mg/L两组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300,400mg/L促胰素不仅可促进胰岛细胞增殖,而且可显著增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大量文献表明,向肝脏细胞引入一个多个胰岛发育的关键因子(如Pdx1、MafA及Ngn3)可以使肝细胞向胰岛细胞的方向进行转化。 目的:构建以pcDNA3.1(+)为骨架的质粒载体并共同转染胰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Pdx1)、神经源素3(Ngn3)及V型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基因A(MafA)至小鼠胎肝细胞并检测其表达情况。 方法:以基因组或小鼠胰腺cDNA为模板扩增Pdx1、MafA及Ngn3三个目的基因,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3个目的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小鼠系列真核过表达载体pcDNA3.1(+)-MafA ORF,pcDNA3.1(+)-Pdx-1 ORF,pcDNA3.1(+)-Ngn3 ORF通过Lipofectamine2000介导的脂质体转染小鼠胎肝细胞系BNL CL.2,用反转录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个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目的基因克隆正确,反转录PCR,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了脂质体转染后小鼠胎肝细胞中有Pdx1、Ngn3以及MafA的表达。结果表明,真核过表达载体pcDNA3.1(+)-MafA ORF,pcDNA3.1(+)-Pdx-1 ORF,pcDNA3.1(+)-Ngn3 ORF可成功构建,并能够将Pdx1、Ngn3以及MafA三个基因转至小鼠胎肝细胞进行表达。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神经源素3;V型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基因A;脂质体转染;BNL CL.2细胞株;胰岛细胞;基因表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8.018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基于真实世界(real world,RW)研究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临床疗效与同期随机对照研究(random control trial,RCT)结果的异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提供适宜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方法]应用RW研究方法,通过病例相关数据收集,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病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中西医结合干预的CHB病例,系统评估其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等,并与我科同期RCT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本次RW研究采取CHB治疗方案较RCT更加个体化和多样化(P<0-05),RW研究得出的临床有效率(82-41%)略高于RCT有效率(80-0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总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ase,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HBV DNA不可检测率等临床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CT组临床有效率及HBV DNA不可检测比例显著高于RW研究中恩替卡韦+肝苏丸治疗方案(P<0-05),虽RW其余治疗方案较RCT组临床有效率及多数临床指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方法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以血清肌酐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等为主,RW研究不良反应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W研究中以头痛为主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恩替卡韦+活血化瘀方组,以血清肌酐和肌酸激酶升高为主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恩替卡韦+清利湿热方、疏肝健脾方组。[结论]较RCT方法,RW临床研究所反映的临床疗效及指标更具客观性和临床参考价值,基于中医辨证的个体化和多样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但在组方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特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IL-15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与IL-2 类似的作用,如激活T 细胞、B 细胞和NK细胞,并可介导这些细胞的增殖活化。IL-15还具备IL-2 所没有的优势,如能促进CD8+ 记忆性T 细胞的增殖活化,且不激活调节性T细胞(Tregs),解除Tregs对T 细胞的抑制作用。以上都显示了IL-15 在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已有文献报道,将表达IL-15及其受体的鼠乳腺癌细胞注入小鼠体内,这些肿瘤细胞可以激发其对自身抗原的提呈能力,促进CTL增殖活化及IFN-γ的分泌,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因此我们猜测IL-15可能会对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也产生类似作用。此外相关文献报道,尼古丁可以增强DC的功能并通过激活MAPK和PI3K-AKT途径上调DC表面分子的表达。这些表面分子与我们前期实验中IL-15刺激后DC表面上调的分子大致相同,但是IL-15发挥其作用是否也是通过激活相似的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以C57小鼠髓系DC(BMDC)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流式细胞术检测IL-15受体是否在DC表面表达,然后以微量IL-15作用于DC后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等检测DC表面分子表达量的变化。进而以BrdU增殖实验、ELISA及体内抗肿瘤实验检测IL-15是否可以增强DC介导的T细胞增殖活化以及CTL杀伤效应。最后通过应用信号通路阻断剂阻断相应的激酶结合BrdU增殖实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探究IL-15上调DC表面分子表达的作用机制。前期结果:DC表面确实存在IL-15受体,且IL-15可使DC表面MHCⅠ/Ⅱ、CD80、CD40等共刺激分子表达量上调。预期实验结果:在IL-15的作用下,DC介导的T细胞增殖活化及CTL的杀伤效应增强;使用相应信号通路阻断剂可以使DC表面分子表达量下降且DC介导的T细胞的增殖活化程度下降。 综上所述,IL-15可以通过上调DC表面MHCⅠ/Ⅱ,CD80,CD40等共刺激分子促进T细胞增殖活化以及CTL的杀伤效应。这种作用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以及抗肿瘤治疗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显示了IL-15的临床使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报道,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促胰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将胰岛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 mg/L)促胰素,培养1,3,5 d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5 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 结果与结论:随着促胰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胰岛细胞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 < 0.05),但无明显时间依赖性。除100,200 mg/L组外,300,400 mg/L两组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表明300,400 mg/L促胰素不仅可促进胰岛细胞增殖,而且可显著增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关键词:促胰素;胰岛细胞;增殖;胰岛功能;胰岛分离;纯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27  相似文献   
10.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腺瘤是临床罕见的垂体腺瘤类型。本文报道1例合并周期性麻痹及雄激素异常升高的患者,以反复四肢麻痛、活动障碍起病,进而发现血钾低、睾酮水平显著升高,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而TSH水平未被抑制,垂体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垂体腺瘤,诊断为垂体TSH细胞腺瘤。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术后甲状腺功能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