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中IFN γ、L Arg及L NNA对NO合成的影响及NO抗旋毛虫的作用。 方法 分离、纯化长爪沙鼠腹腔巨噬细胞 ,置RPMI16 4 0培养液中培养。设IFN γ组、L Arg组、L NNA组和对照组 ,每个实验组又分 5个不同的浓度组。分别向含有巨噬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FN γ、L Arg及L NNA进行体外培养。培养 2 4h后 ,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NO含量。将旋毛虫幼虫分别加入上述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旋毛虫幼虫的活动及损伤。结果 ①体外培养中 ,激活的巨噬细胞能产生NO ,IFN γ和L Arg能促进NO的合成 ,L NNA则能抑制NO的合成 ,这种促进或抑制NO合成的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剂量越高作用越明显。②加入旋毛虫幼虫后 ,在IFN γ和L Arg培养体系中 ,随着NO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 ,对虫体的抑制及杀伤作用越来越明显 ,导致其活动度减弱 ,虫体破裂 ,最终死亡 ;在L NNA培养体系中 ,L NNA浓度越高 ,对虫体的影响越小。结论 ①体外培养中 ,通过激活的巨噬细胞 ,IFN γ和L Arg能促进NO的合成 ,给予L NNA则能抑制NO的合成。②NO对旋毛虫幼虫有抑制及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蝇幼虫抗菌蛋白的抗菌特性及其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源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蛋白的抗菌特性及其蛋白组分.方法取5种诱导源诱导后提取抗菌蛋白,用不同细菌进行抑菌实验,观察5种诱导源诱导组抗菌蛋白的抗菌特性;5种诱导源诱导组抗菌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抗菌蛋白的组分变化.结果各诱导组产生的抗菌蛋白均能抗多种G+菌、G-菌和耐药菌株,但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别.各诱导组抗菌蛋白中有2条电泳带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但含量高于对照组;各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不同的新的蛋白带.结论家蝇幼虫诱导后产生的抗菌蛋白抗菌谱广;不同诱导源可诱导家蝇幼虫产生相同蛋白及不同的新蛋白.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导源诱导家蝇幼虫抗菌蛋白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5种诱导源所诱导产生家蝇幼虫抗菌蛋白的抗菌活性,观察不同诱导源对家蝇幼虫抗菌蛋白产生的诱导效果.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脂多糖、紫外线及热诱导家蝇幼虫,在诱导后不同时间提取抗菌蛋白进行抑菌实验,观察不同诱导源诱导后抗菌蛋白产生的高峰时间,并比较各诱导组高峰时间产生抗菌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各诱导组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蛋白达最大活性时间为诱导后36~48 h(热诱导后家蝇幼虫很快化蛹,未观察抗菌蛋白产生高峰时间);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后的抗菌蛋白抗菌活性最佳,热诱导后的抗菌蛋白抗菌活性也较未诱导组好.结论各诱导源诱导后抗菌蛋白产生的高峰时间不同;细菌诱导的抗菌蛋白抑菌效果最好,热诱导也是一种较理想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JEC和A375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JEC和A375肿瘤细胞中分别加入0.02%、0.1%、0.5%、2.5%和12.5%浓度的抗菌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HE及AO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对照组采用不含抗菌蛋白的等量培养基. 结果 JEC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AI/PI)随浓度的增加而递增,2.5%抗菌蛋白组和12.5%抗菌蛋白组PI及凋亡率明显升高, G0/G1期下降.对A375细胞,12.5%抗菌蛋白组的G2/M期、S期、G0/G1期、G2/M期、AI/PI及PI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JEC细胞生长;其对A375细胞的抑制可能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家蝇幼虫血清中3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3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用比色法分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2)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二酚氧化酶(DPO)活性的变化。结果(1)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各时间组血清中ACP及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ACP及CAT活性分别在感染8和16h达高峰,其值分别为(107.9±3.5)u/100ml和(174.6±4.7)u/ml,然后逐渐下降。(2)家蝇幼虫体内存在DPO,且感染后4hDPO活性上升,16h达高峰,其值为98805.39,之后下降。结论大肠埃希菌感染后家蝇3龄幼虫血清中ACP、CAT及DPO活性均增强,提示这3种酶在防御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自行建立的一株人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细胞系(OMC685)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分裂指数、植物血凝素(PHA)试验、进行染色体分析、异种动物移植、组化染色、激素分析及污染检查。结果细胞生长旺盛,PHA凝集试验阳性,染色体为亚三倍体、有畸变,异种动物移植阳性,组化染色酸性粘液阳性,雌二醇及黄体酮检查阳性,无污染。结论OMC685与国外同类细胞系比较,差异很大,是一株独特的人卵巢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7.
病毒必须依赖敏感的活细胞才能复制.对细胞的种类,病毒常常有一定、甚至是十分严格的选择性.体外的病毒感染细胞试验,不但是研究病毒致病机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分离和鉴定病毒的常用的方法.肿瘤细胞系的建议,为研究病毒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实验材料.我们用万启惠等建立的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细胞系细胞OMC685[1],分别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麻疹病毒、腺病毒(2种病毒均来源于上海市防疫站)、单纯疱疹病毒(来源于北京病毒研究所)、流感病毒(来源于北京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和狂犬病毒外,都能观察到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株人卵巢癌细胞系并进行形态观察。方法:用卵巢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块进行贴壁培养,胰酶消化,传代培养,液氮冷冻保存和复苏,光镜和电镜观察形态。结果;于1985年建立了国内第一株人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细胞系,命名为OMC685,细胞已传对91代,冻存8年多的细胞复苏后仍生长良好,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血清中IL-8的动态变化.方法 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改良的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法检获肺组织中的肺孢子虫包囊,采用IL-8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IL-8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第7、8、9周感染组的IL-8含量分别为(16.554±1.211)、(17.26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家蝇胚胎抗菌蛋白对肿瘤细胞A375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家蝇胚胎细胞提取抗菌蛋白,将提取的抗菌蛋白用PBS配制成40、80、160、320及640μg/mL 5个浓度组,做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MTT实验,实验组采用等量PBS,观察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对A375的抑制作用,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MTT检测显示五种浓度抗菌蛋白对A375均有抑制作用,与阴性组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各浓度组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无抑制作用,与阴性组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蛋白对肿瘤细胞A375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正常人体细胞无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