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新景  丁玉喜 《护理研究》2006,20(10):2725-2725
为缩短静脉输液排气时间,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对传统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SPP)后的效果。方法:SPP患者9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0.125%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PCEA组(I组)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每组45例。记录术后第6、24、48和72h(T6、T24、T48和T72)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Bromage评分);术后即刻~6h、6-24h、24-48h和48-72h时段膀胱痉挛次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5)记录患者膀胱痉挛时和非痉挛时疼痛程度;记录有关的不良反应及术后72h膀胱冲洗液内红细胞(RBC)总数。结果:1.T6时Bromage评分Ⅰ组高于Ⅱ组(P〈0.05),T24-72时两组间无差异。2.膀胱痉挛次数在术后6h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72h 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在膀胱痉挛时,VAS评分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非膀胱痉挛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72h膀胱冲洗液RBC总数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吗啡PCIA相比,SPP后使用0.125%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PCEA,能有效地减少膀胱痉挛,减少前列腺窝创面的出血量,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李新景  丁玉喜 《护理研究》2006,20(29):2725-2725
为缩短静脉输液排气时间,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对传统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产科200例产妇,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用改良排气法,对照组用传统排气法。两组使用液体、输液器均相同,操作由2名护士共同完成,1人按规范操作,1人用秒表计时,从输液器插入瓶塞开始计时至针尖部滴下第1滴液体结束。2方法2.1传统排气法倒置茂菲氏滴管,使液体自然流入滴管,待液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根部输液管,转正滴管,松开折叠,上提滴管下端输液管,再慢慢放下,使液体缓慢下降。2.2改良排气法按无菌技术取出输液器,关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整体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及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本院240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以开展整体护理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产妇术后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泌乳量增多,母亲喂奶感受良好,并有很强的哺乳信心。结论:开展整体护理有利于剖官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43例和正中入路组46例。椎旁肌间隙入路组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治疗,正中入路组进行正中入路GS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切口内残腔大小,对比内固定前和内固定后5 d的伤椎高度、Cobb角纠正情况以及治疗前、随访3、6个月时的腰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即刻切口内残腔大小分别为(89.0±11.2)min、(152.6±41.0)、(103.9±12.2)、(10.5±3.8)ml,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组的(109.5±16.1)min、(208.4±31.6)、(153.4±16.0)、(34.2±8.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及正中入路组治疗后5 d患椎高度压缩度及Cobb角[(93.2±2.2)%、(92.7±1.9)%、(2.6±0.5)°、(2.7±0.6)°]较治疗前[(51.4±8.7)%、(52.0±9.0)%、(21.0±1.1)°、(21.4±0.9)°]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6个月时椎旁肌间隙入路组VAS分别为(2.0±0.2)、(1.6±0.3)分,均明显低于正中入路组的(3.1±0.7)、(2.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GSS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患椎周围组织的损伤,确保椎旁肌及相关神经的完整性,因此极大降低术后远期腰背痛的发生风险,且置钉操作简单,符合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双下肢疼痛5年。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为持续性,用止痛药后可缓解。曾先后去多家医院就诊,均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或坐骨神经痛。于2001年10月15日入我院,体检: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正常,行走困难。左侧甲状腺近下极见一1 cm×2 cm肿块,表面不光滑,质较硬,轻压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毁损伤截肢病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晓红  丁玉喜 《护理研究》2008,22(30):2760-276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它由病人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骶尾部、坐骨结节区及股骨粗隆部因骨性突出表浅,为褥疮好发部位。应用局部皮瓣、肌皮瓣及筋膜皮瓣修复褥疮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对于单发、创面较小的褥疮修复,单个肌皮瓣即可以解决。为解决臀部多发巨大褥疮,清创后创面缺损及术后局部耐压问题,我们设计多个肌皮瓣联。合转移,以弥补单一皮瓣的不足,成功修复1例双侧坐骨结节、股骨大粗隆及骶尾部多发巨大褥疮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毁损伤截肢病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依据每日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它由病人每一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别病人预后;当病人因病情变化而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路径上标识这一变化,并立即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而CNP作为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成效管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毁损伤截肢病人都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受严重的躯体创伤,导致四肢的某一部分被切除。病人病情往往比较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护理措施不恰当,会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类病人术后身心障碍普遍较严重。我科护士对CNP在毁损伤截肢急诊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实施做了初步探讨,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及病人生命质量,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以抑癌基因p53编码蛋白在正常肠黏膜、肠上皮化生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53和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66.7%,26/39)。结直肠癌组织p53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较,显著偏低(1.12±1.07,2.32±1.05,P<0.05)。2)蛋白和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1)。3)黏液腺癌组为3/4,管状、乳头状腺癌为19/35,p53蛋白和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53失活或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提示p53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发生及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