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甲型副伤寒杆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H1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确定表达产物rH1a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检测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H1a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株JH01中扩增H1a基因,T-A克隆后测序,构建H1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ET32a-H1a-E.coli B121DE3。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查rH1a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收集rH1a。采用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建立PCR和ELISA检测98株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H1a基因携带和表达频率。观察rH1a对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H1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为99.59%。rH1a表达量为细菌总蛋白的60%左右。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能识别rH1a并与之结合。rH1a免疫家兔可产生抗体。100%(98/98)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均含有H1a基因并表达H1a。500μg rH1a灌喂或皮下注射免疫小鼠受甲型副伤寒杆菌50001株攻击后的存活率均为50.0%,若加入5μg rLTB,存活率分别上升至75.0%和66.7%。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从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中构建了H1a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rH1a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甲型副伤寒杆菌临床菌株广泛存在H1a基因并高频率表达。  相似文献   
2.
1312例癌症患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解我院癌症病人的患病种类状况,对1991年10月~2001年9月在我院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病种、性别、年龄结构分析,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理学理论课教学是灌输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医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普遍应用LBL教学模式。如何让传统病理学理论教学模式从被动灌输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内在动机,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病理学理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尝试"把书读厚及把书读薄"的教学思想有效应用到病理学教学中,通过引入"思维导图"优化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双师型培训机制,灵活做到将病理学"教薄教厚";积极创建网络互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把病理学"学薄学厚"。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常见的心动过速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因其机制明确、发生的部位也较局限,现有的多电极接触式标测技术基本上已能满足需要。但是,这样的标测方式并不适于一些发生于心房或心室的,尤其是非持续的、难诱发的、多源性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对于一个三维的心腔结构,少数几个接触式电极显然难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心腔激动的情况,致使标测的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往往较长,其定位的精确度也欠佳,患者消融失败率和复发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炎症调节失调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小体在调节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NLRP3作为最具特征性且研究最深入的炎症小体,其激活的失调参与了肿瘤的发病机制.NLRP3在肿瘤发生和抗癌免疫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这取决于肿瘤的类型以及下游的效应分子.NLRP3在肿瘤中作用的临...  相似文献   
6.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危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对健康的危害。结论认为血液高粘滞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心梗脑梗等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后指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对健康的危害是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有待广大血液流变学,尤其临床医学与相关学科工作者共同努力, 才有望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和口腔扁平苔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病,趋化因子是一种炎症的关键调节物,在OLP中炎症的发生发展、T细胞的再循环、细胞粘附以及宿主防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笔者就趋化因子与OLP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测定50例冠心病患者窦房结功能,其结果为:SNRT1223±28.09ms,CSNRT318.2±91.96ms,SACTNarula118.00±28.41ms,SACTstrauss120.52±35.77ms,与正常人数值无明显差异,与16例SSS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高度显著差异,16例中仅有2例有冠心病表现。19例下壁心肌缺血、心肌梗塞与31例前壁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患者窦房结功能相比只有SNRT有显著差异(P<0.05),而CSNRT和SACT均无明显差异,可能系植物神经失调所致。本资料说明:冠心病并不是SSS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变化观察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56603)李翠香阮萍尚炳英薛艳为探讨高血压病并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正确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和护理,减少心、脑急性事件的发生。本文对1...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DOSE)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伴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了心肌存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7%的患者异常心肌节段呈心肌顿抑;经康复治疗6个月后,心肌运动绝大部分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认为DOSE是判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