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2008年就我会制定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与常用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600例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进行了比较调查,结果与SF-36的信度(Cronbach′α=0.76)相比,CQQC的信度更好(Cronbach’α=0.91),二者的效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4,P〈0.01)。目的:公布CQQC,报告CQQC测定的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全国各大区的20个城市29所医院的,包括正常人,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的826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影响。结果:这次CQQC常模测定:(1)正常人平均得分为(93.93±26.53)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6.61±25.84),高血压3级患者生活质量(68.15±21.85)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级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3.46±21.4),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55.38±18.68)最差(P〈0.01);(4)CHF患者的的平均得分为(40.51±17.16),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①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19±27.66)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1),正常人生活质量男性得分(96.54±28.15),显著多于女性(89.99±23.35),P〈0.001;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01),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高血压、冠心病、心衰三组除部分亚组(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3级,隐匿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外,男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0.001);②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8.72±25.49)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0.78±27.16,P〈0.001);③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86.53±23.22)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52.64±20.26,P〈0.001);④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人的得分明显低于2人和≥3人家庭的得分(P〈0.001)。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大,数据可靠;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能反映年龄、性别、疾病、运动、心理、家庭、受教育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条目简短明了,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心理行为疾病有其发病因素和临床的特殊性,患者多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和患者不能配合护理的问题,有时患者可能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利用心理学原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达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常模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就高血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测定“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的常模,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地跨全国各大区的20个城市28所医院的7937名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建立全国常模,并比较性别、年龄、运动、心理状态、教育、家庭以及医疗条件所致的差异。结果:(1)正常人平均得分(常模)为(95.74±23.21)分;(2)高血压患者平均得分为(73.75±23.62).高血压Ⅲ期患者生活质量(69.06±21.78)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1);(3)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得分为(64.67±20.5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55.37±18.62)最差(P〈0.01);(4)CHF患者的的平均得分为(40.36±17.24),显著低于高血压和和冠心病患者(P〈0.01);(5)影响因素:①性别、年龄:所有人的总体得分为(71.41±27.8)分,男性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性(P=0.000);正常人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减少(P〈0.05),除≥70岁组,其他各年龄组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得分(P〈0.05);②运动:参加运动者的得分(72.64±21.87)非常显著高于未参加运动者(66.91±23.13),P=0.000;③心理:心理健康者的得分(70.13±25.66)非常显著高于心理有障碍者(68.91±20.44),P=0.001;④其他:受教育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家庭成员为1个人的得分明显低于2人组和3人及以上组的得分;自费患者的得分低于医保或公费患者的得分(P〈0.05~0.001)。结论:本研究样本量大,数据可靠;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能反映年龄、性别、运动、心理、家庭、受教育程度、医疗条件和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条目简短明了,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该课题主要用于临床实践,使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步进行,以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性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心理因素的变化直接相关,其变化方式也十分复杂,但心理状态必然会通过某种语言、行为、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因此研究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演变过程和与之对应的心理治疗方法,无疑是一项有社会实际适用价值的研究。本研究采用 Prevy 表分析,调查了260例性病患者,对性病患者的性格,行为特征归纳为五种心理类型:“隐讳心理型、逆反心理型、羞愧心理型、享乐心理型、痛苦心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个性特点,以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岁以上住院患者108例进行测查.结果EPQ四个量表的T分(标准分)≥60分的比例分别为E量表27例占25%;N量表58例占53.7%;P量表47例占43.5%;L量表13例占17%.同时气质类型以抑郁质为多,27例占25%.结论老年患者大多情绪不稳定,对环境适应不良,对各种应激反应剧烈.在护理过程中应稳定患者情绪,加大心理护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带有MBT直丝弓矫治器的颞下颌关节(TMJ)、上下颌骨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MBT直丝弓矫治器的力学行为.方法 2007年3月至12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TMJ、上下颌骨及牙列数据,采用Mimics、Ansys多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TMJ、上下颌骨及牙列的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左侧TMJ、上下颌骨及牙列的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还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添加和删除组织及部件.结论 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分析临床中MBT直丝弓矫治器的力学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而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建立带有MBT直丝弓矫治器的颞下颌关节(TMJ)、上下颌骨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MBT直丝弓矫治器的力学行为。 方法 2007年3月至12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TMJ、上下颌骨及牙列数据,采用Mimics、Ansys多种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TMJ、上下颌骨及牙列的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结果 建立了左侧TMJ、上下颌骨及牙列的MBT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还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添加和删除组织及部件。 结论 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分析临床中MBT直丝弓矫治器的力学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而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全面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临床医学教学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牙支抗快速扩大上颌与种植体支抗辅助快速扩大上颌在相同载荷条件下上颌骨的生物力学反应,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一为以牙齿为支抗扩弓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二为以牙齿和种植体为支抗扩弓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一与模型二均进行水平方向20N扩弓力的加载。分别计算2种加载条件下各点的X、Y、Z轴位移,评价正畸载荷下上颌骨及牙齿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结果:2个模型均表现为水平方向上,腭中缝打开量前大后小;冠状面上,从牙槽骨到颅底,打开量呈底边向下的三角形。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呈冠颊向根舌向倾斜移位。但模型二中位移差量不如模型一明显。模型二中牙齿应力值低于模型一。结论:种植体支抗辅助快速扩弓与临床常用的固定螺旋快速扩弓方法相比,宽度开展的矫形效果能够增加骨性效应,减小牙性效应,减轻了上磨牙颊倾、舌尖下垂、下颌平面开大等不利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