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被营养学家列为六大营养素之首。水,在国际上被列为“膳食宝塔”的基座。专家们调查发现:人们当前的饮水习惯决定其10年后的健康状况。若饮水习惯不健康,则可表现为生理和神经、精神功能减退,容易发生结石、痛风、肿瘤和肥胖等。美国西雅图和华盛顿等地的研究发现,一天喝5杯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之一是“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也就是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齿。然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65~74岁的老年组中人均失牙达到了11颗,全口无牙人数老年组占6.8%。究其原因,其中之一是与老年人的龋齿患病率高有关。据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老年人牙齿失缺的主要原因是跌撞、车祸等意外造成,而我国中老年人牙齿缺失有80%以上是因为龋病,牙齿缺失使很多中老年人过早丧失咀嚼功能等,进而影响到晚年生活质量和健康。  相似文献   
3.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与Skp2蛋白表达及其意义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63.73%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92.72%(P<0.05),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19.0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24%(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Skp2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降解相关,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27和Skp2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平阳霉素治疗脉管性疾病不良反应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治疗口面部等脉管性疾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或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1年6月至2004年6月,用PYM治疗各种脉管性疾病1 142例,其中有不良反应的105例,男49例,女56例,年龄3个月至30岁的病人,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的病例中,有不良反应105例,不良反应率为9.19%(105/1 142),其中食欲不振45例占3.94%,发热42例占3.68%,皮疹17例占1.49%,休克1例占0.08%。结论:食欲不振与用PYM相对剂量较大有关,预防的方法是适当减少PYM的剂量。注射PYM前先肌注DXM不仅可预防或减少PYM的发热反应,还可防治PYM的过敏反应。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时,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就不能再用此药冶疗。  相似文献   
6.
改良腭咽肌瓣重建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良腭咽肌瓣重建腭咽闭合功能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实施改良的腭咽肌组织瓣转移术。结果:手术效果好,高位形成新的咽环,腭咽肌瓣同软腭协同作用完成腭咽闭合。鼻音计检测鼻音化率明显降低,语音功能改善。结论:改良腭咽肌组织瓣转移术用于治疗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手术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抗原提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30例原发舌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AP-1和Tapas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检测正常黏膜角化上皮细胞及舌鳞癌细胞系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标本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显著下降,并且其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相比,肿瘤细胞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亦呈明显降低。结论:舌鳞癌中TAP-1和Tapasin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张力平衡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两侧张力平衡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健侧降鼻中隔肌的处理及"C"形鼻中隔的纠正,重建鼻小柱两侧的肌张力及软骨弹性张力平衡;将鼻翼软骨外侧脚充分游离,解除鼻翼软骨周边组织的病理影响;用三点缝合二点高位悬吊法重塑外鼻下端软骨支架结构;最后施鼻翼外侧脚软组织的移位。结果:32例患者鼻下端形态恢复满意、持久。结论:用重建鼻下端两侧组织张力平衡的手术方法整复单侧唇裂继发鼻下端畸形,可获得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的音声特点.方法采集68例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30例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和30例正常语音样本,测量其共振峰频率、带宽、音高、音强等声学特性值以及其语音清晰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的8项声学特性值和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语音清晰度为75.48%,明显高于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35.00%).结论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和正常语音有着不同的声学本质,其语音清晰度较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为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上颌骨部分洞穿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19例上颌部肿瘤患者,于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钛网支架修复骨质缺损,并以前臂游离皮瓣覆盖于钛网支架表面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结果 19例中16例患者术后功能与外形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发音清晰,进食时无口鼻腔返流现象;有3例术后钛网支架部分外露、感染,遂去除钛网支架,将挛缩的前臂游离皮瓣重新展开,并缝合于缺损部位,口鼻腔瘘得到关闭,患者的发音、进食功能无明显影响,仅面中部有轻度塌陷.结论 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部缺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吞咽与语言功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