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3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其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葫芦素BE对涎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四唑盐显色法(MTT法)检测人腺样食性癌(ACC-M)和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对葫芦素BE的敏感性实验。结果 葫芦素BE对两种腺癌细胞系均有较高的相对抗肿瘤活性(RAA值分别为345、148)。结论 实验结果为葫芦素BE治疗涎腺腺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抑制血管生成对颊癌微血系统空间配布的影响,进而了解对肿瘤局部生长、浸润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鱼精蛋白进行实验治疗,结合扫描电镜肿瘤生血管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 鱼精蛋白确有抑制智力;这生成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延缓肿瘤血管生成的发和因管空间结构的建立,促进血管成熟,因此而抑制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结论 通过抑制血和生成有可效地阻止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血和系统建立和发展,从而限制肿瘤细胞局部  相似文献   
3.
3436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原发于口腔粘膜者约占颌面部鳞癌的80%。本组资料对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1953年~2000年6月收治的3436例口腔粘膜鳞癌的原发部位、性别、年龄的构成比及逐年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临床资料材料来源于华西医科大学1953年建立口腔颌面外科病室至2000年6月中发生于固有口腔、口腔前庭及上下唇粘膜的鳞癌住院病案(按出院病例主肿瘤部位按UICC1987年的临床TNM分类,肿瘤病理参照WHO1990年的国际肿瘤疾病分类。2结果2.13436例口腔粘…  相似文献   
4.
人腮腺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正常腮腺组织、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 :收集腮腺混合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病理蜡块 3 5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 ,利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其瘤组织周围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和面数密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从腮腺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到恶性肿瘤 ,其瘤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管腔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其中 ,前两者在整体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病理类型的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间以及同一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腮腺上皮源性肿瘤以上参数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腮腺恶性肿瘤较混合瘤在诱导毛细淋巴管增生方面有更大潜力 ,而这种潜力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甲苯胺蓝即被用于检测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它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可以与细胞的DNA和RNA相结合 ,因此其着色的程度可以反映细胞内DNA和RNA的含量 ,间接反映细胞的增生情况。以甲苯胺蓝为主要成分的奥泰(Oratest)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药品级口腔癌试剂 ,它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 ,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进一步评价。本研究通过比较其染色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程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及方法1.1 对象选择本院门诊因患口腔溃疡型病变就诊患者共 40例。患者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9岁 ,平均 60 .2…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的制备及异体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行制备的复层组织工程人口腔黏膜移植后生长情况.方法取3月龄患儿唇裂术中切取的多余口腔黏膜组织,分离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分别接种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胶原复合膜上培养,后将其移至气液面进行复合,制成复层组织工程口腔黏膜.7例行口腔内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黏膜缺损的患者,缺损范围为1.8 cm×1.6 cm~3.2 cm×2.6 cm.采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修复,术后观察其生长情况.1例志愿者在移植术后18和30 d分别取移植部位黏膜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制备的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生长良好,具有上皮层和上皮下层双层结构,之间为PLGA膜;上皮层5~6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上皮下层3~7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阴性.7例患者移植修复术后10 d,组织工程口腔黏膜与创面生长良好,颜色较正常黏膜深;18 d后仍可辨出移植区与正常黏膜;30 d后无法区别界限,创面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瘢痕组织.组织学观察:18 d创面上皮层及下方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毛细血管增生有上皮钉突形成,成纤维细胞卵圆形;30 d胶原化更明显,移植区结构与周边正常组织相似.结论应用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异体移植修复后,黏膜生长良好,但愈合组织上皮的来源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淋巴靶向平阳霉素纳米活性炭(PYM-ACH-NP),观察经荷瘤鼠癌周黏膜下注射PYM-ACH-NP后,活性药物平阳霉素在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药物分布特点,探讨PYM-ACH-NP对淋巴结转移灶的靶向性.方法 制备活性炭纳米微粒(ACH-NP),观察ACH-NP对平阳霉素(PYM)吸附效率.采用改良氯胺T法将放射性核素125I-NaI标记PYM,应用淋巴结高转移癌株U14建立昆明小鼠颈淋巴结转移动物模型,随机分为PYM组和PYM-ACH-NP组,于癌周黏膜下按10mg/kg的剂量分别注射PYM水溶液和PYM-ACH-NP,给药72 h后处死小鼠,取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检测各组织器官内的PYM的比放射活性,以考察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对所得数据行t检验.结果 PYM-ACH-NP平均粒径为178 nm,随ACH-NP投入比例的增高,对PYM的吸附率相应增高,10∶1质量比下吸附率达99.38%.癌周黏膜下注射给药后,PYM-ACH-NP组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比放射活性为(148.72±29.35)cpm/mg远高于PYM组(10.17±2.11)cpm/mg(P<0.01);PYM-ACH-NP组血、心、肝、脾、肺、肾等器官中的药物比放射活性分别为(2.18±0.39)、(1.19±0.21)、(2.41±0.50)、(1.09±0.24)、(1.95±0.47)、(2.21±0.44)cpm/mg,显著低于PYM组相应各组织中的值(17.22±3.04)、(2.48±0.47)、(6.94±1.38)、(4.12±0.79)、(8.25±2.04)、(18.83±3.89)cpm/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H-NP对PYM的吸附率高,PYM-ACH-NP具有良好的淋巴靶向性,经癌周黏膜下给药后,可显著提高淋巴结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全身重要脏器的药物分布,降低了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anticancer drug targeting to lymph metastasis using activated charcoal nanoparticles as a drug delivery carrier, the drug distribution in tissues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mice model after submucosa adjacent cancer injection of pingyangmycin (PYM ) absorbed in activated charcoal nano-particles ( ACH-NP) and the lymph targeting effect of PYM-ACH-NP.Methods PYM-ACH-NP was prepared by mixed the ACH-NP + PYM + saline and shaken for 20 min. The absorbency of PYM on ACH-NP was evaluated.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mi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buccal submucosa implantation of a high lymph metastasis cell line U14 cancer cells (5 × 10 /L). PYM was radiolabeled with 125I by the modified chloramine T method. Thirty Kunming mice models burdened with cervical lymph metast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PYM-treated group and PYM-ACH-NP-treated group. The animal in each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0. 2 mL saline or corresponding drugs (equal to 10 mg/kg PYM) respectively. The radioactivity of PYM in blood, heart, liver, spleen, lung,kidney and cervical lymph node was detected 72 h after administration.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each sampl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PYM-ACH-NP was 176 nm. The absorbency of PYM on ACH-NP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ratio of ACH-NP to PYM. In PYM-CH-NP group,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PY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ervical lymph node ( 148. 72 ± 29. 35 ) cpm/mg than in PYM group ( 10. 17 ±2. 11) cpm/mg ( P <0. 01 ) , meanwhile the specific radioactivity of drug in the blood, heart, liver, spleen, lung and kidney of PYM-CH-NP group was (2. 18 ±0. 39), (1. 19 ±0.21) ,(2.41 ±0.50) , (1.09 ±0.24) , (1.95 ±0.47) and (2.21 ±0.44) cpm/mg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PYM group (17. 22 ± 3. 04) , (2. 48 ± 0. 47 ), (6. 94 ± 1. 38 ), (4. 12 ±0.79), (8. 25 ±2.04), (18. 83 ±3. 89) cpm/mg. The uptake of PYM in the blood, heart, liver,spleen, lung and kidney was greatly decreased in PYM-CH-NP group (P <0. 01). Conclusion The activated charcoal nanoparticles has high absorbency of PYM. ACH-NP may serve as a new drug delivery carrier of PYM. Anticancer nanoparticles with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176 nm could deliver anticancer drug to lymph nodes metastasis specifically and decrease drug dosage of other organs. It will be promising in anticancer applications by eleva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for lymph metastasis and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  相似文献   
8.
腭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华西医科大口腔医院1960~1993年住院患者经病理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377例,男性246例,女性131例,男:女约1.88:1,发病年龄3.5~84岁,41~60岁占52.8%,原发部位多位于腭部后分,大多数病程在1年以内,绝大多数属临床晚期,其中鳞癌与腺上皮源性癌例数相近,共计316例,低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淋巴网状组织来源和肉瘤较少,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方案274例,其中106例  相似文献   
9.
临床舌鳞癌N0患者的颈部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舌鳞癌N0 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1986~ 1998年间 14 5例舌鳞癌N0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T1患者切除原发灶 ,颈部观察 ,对于T2 以上患者或无法随访者采取选择性颈清扫 ,术后随访 3年以上或至死亡。各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2 3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END) ,3 3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 ,2 2例颈部观察组中 4例出现颈淋巴转移。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 2 5 .5 2 % ,且随临床T分期的增高而增高。总体颈部失控死亡率 ,观察组 (18.18% )与END组 (5 .69%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T1期观察组和END组的颈部失控死亡率分别为 7.69%和 4.5 5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将T2 、T3 期作为中期病变合并 ,观察组 (3 3 .3 3 % )和END组 (0 % )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舌鳞癌颈部隐匿性转移率较高 ,对T2 期以上N0 舌鳞癌患者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清扫术 ,可提高其颈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 (CDDP_AMS)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时 ,顺铂 (DDP)在体内和肿瘤局部的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平均粒径为 5 6 3μm的CDDP_AMS 10 0mg(含CDDP 13 6mg) ,经舌动脉推注治疗舌部鳞癌患者 7例 ,分别测定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肿瘤切除标本组织匀浆中的铂含量 ,并与单纯CDDP给药组患者相比较 ,分析CDDP_AMS药物释放的特点。结果 CDDP_AMS舌动脉推注治疗舌部鳞癌组 ,患者外周静脉血平均血药浓度在 90min时达峰值 ,10d时血药浓度尚可测到 ;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较长时间维持恒定 ,到第 17天时尚可测到。结论 CDDP_AMS具有很强的缓释作用 ,起到了药物“贮存站”作用 ,达到肿瘤局部长时间高浓度、全身外周血低浓度的效果 ,消除了CDDP全身大剂量用药时的毒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