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中与人类疱疹病毒1、3、4、5、8型相关的口腔损害的发病情况及其与CD4的关系,以期初步明确HIV感染者中常见的口腔疱疹病毒损害的发病特征.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992例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进行口腔检查,并收集患者CD4计数等资料,采用SPSS11.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992例患者中发生与疱疹病毒相关的口腔损害209例(21.1%),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毛状白斑、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卡波西肉瘤分别占10.8%(107/992)、0.7% (7/992)、9.1%(90/992)、9.3%(92/992)和0.5%(5/992).单纯疱疹和毛状白斑与CD4计数有关(P<0.05),而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带状疱疹和卡波西肉瘤与CD4计数无关.结论 云南地区HIV感染者中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相关口腔损害以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和毛状白斑多见.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逐渐上升~([1]),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及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深入开展,老年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国内研究显示~([2]),ART能有效延长老年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ART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治疗满一年以上的老年HIV/AIDS病人进行疗效观察,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初治及经治ART方案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同药物组合的换药情况及换药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初始入组ART的患者纳入研究,分析不同时期入组者人口学特征及初治与经治ART方案的变化,同时比较不同方案的换药率差异。结果 研究对象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41.35±14.2)岁,且有增大的趋势(P <0.001)。初治患者ART方案以TDF/AZT+3TC+EFV为主,而治疗后使用率有所下降。换药率以TDF+3TC+EFV方案最高(17.3%);含LPV/r的方案使用率与初治时相比有增加;含整合酶的方案在2021年和2022年初治患者中增加明显(P <0.001)。换药率在治疗1 a、2 a、3 a、4 a、5 a间没有差异(P=0.376)。换药原因主要为药物副作用(57.4%)。结论 ART药物的选择由核苷非核苷类逐渐向整合酶抑制剂转换,更趋向于个体化,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合并症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高效、低毒、简便的方案更有利于患者长期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CV感染者肝损伤的差异。方法对抗病毒治疗前的HIV合并HCV感染患者、HIV感染者和单纯慢性HCV感染者进行病毒载量、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325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97例单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82例单纯HIV感染者均存在肝功能异常,以单纯慢性HCV感染患者肝功能异常最为明显;合并感染者按HCV病毒载量分为HCVRNA〉1×10^3 IU/ml、〉1×10^4 IU/ml和〉1×10^5 IU/ml等三组,发现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感染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分为〉200个/ul和〈200个/ul两个组,组间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前单纯慢性HCV感染者的肝损伤程度较HIV/HCV合并感染者严重,合并感染者其HC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对肝损伤程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meningitis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颅内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少数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本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上升,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HIV/HCV共感染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和肝功能检测指标及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HIV合并HCV感染患者进行肝活检肝脏组织学检测及肝功能 (包括ALT、AST、TBIL、ALB) 及T淋巴细胞水平 (包括CD4、CD8) 的测定, 比较肝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50例HIV/HCV共感染患者中炎症分级G≥2有47例 (94%) 、纤维化分期S≥2有45例 (占90%) 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 绝大多数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明显;ALT、AST、TBIL、ALB水平在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肝脏炎症程度ALT、AST异常组较ALT、AST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组较CD4>200组在肝纤维化程度、炎症程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肝活检证明HIV/HCV共感染患者绝大多数需要治疗慢性丙肝, ALT、AST、TBIL、ALB水平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肝损伤水平, CD4≤200 cell/mm3的患者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有治疗意愿的HI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一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另一组用DAAs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肝功能、血常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及不良反应。结果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组28例完成疗程,DAAs组86例完成疗程及观察。疗程结束时DAAs组患者100%获得病毒学应答,干扰素组67.8%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DAAs组的SVR24(89.5%)显著优于干扰素组(60.7%)(P <0.001)。2组患者抗丙肝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A/G及AP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扰素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的比例(46... 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抗病毒门诊就诊并愿意接受抗HCV治疗的HIV/HCV共感染者,用DAAs加或不利巴韦林治疗12或24周,并随访观察到疗程结束后24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既往干扰素治疗情况、抗病毒治疗前CD4计数、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治疗前HCVRNA、肝功能、血常规,有无肝硬化及HAART(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方案及DAAs方案。观察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的HCVRNA。结果 86例完成治疗及随访,总体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9.5%(77/86)。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3a型、1b型、其他型(6n、2a、不确定型)患者SVR24分别为80.6%(29/36)、100%(16/16)、100%(20/20)、75%(6/8)。丙型肝炎基因型为3b型(B=2.187,OR=8.907)、治疗前HCVRNA≥5×106IU/m L(B=1.954,OR=7.054)、...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抗病毒治疗失败艾滋病患者的耐药突变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间在我院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满半年以上,病毒量检测大于1 000拷贝/ml并成功扩增样本的63例患者,进行血清的基因型耐药检测,对所得到的HIV-1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的性别、感染途径、治疗前CD+4T淋区细胞的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其检测出耐药突变33例,占52.3%(33/63)。其中32例对核苷类及非核苷类药物耐药(50%),1例对蛋白抑制剂耐药(1.5%),7例对所有核苷类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1例对所有核苷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耐药,6例出现对蛋白酶抑制剂的其他耐药突变。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患者的耐药发生率大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时间12个月的患者耐药发生率低于治疗12月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昆明地区抗病毒治疗后产生耐药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0%同时出现对核苷类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这部分患者将面临三线药物的使用问题,应该考虑启用三线药物。早治疗和治疗后的耐药监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2013年新增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经过实验室证实HIV抗体阳性即将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780例HIV/AIDS患者,登记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基本情况,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ALT、AST、TBIL、HBV标志物及丙型肝炎抗体等指标。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780例年龄(39.53±11.93)岁,其中男性483例(61.9%)高于女性297例(38.1%,297例)。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78.8%,615例)[异性传播553例(70.9%)、同性性传播62例(7.9%)]、静脉吸毒感染154例(19.7%)和输血感染11例(1.5%)。在780例患者中,HIV/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其中单纯HIV感染530例(67.9%),合并HCV感染175例(22.5%)、合并HBV感染62例(7.9%),同时合并HBV/HCV感染13例(1.7%)。合并HCV感染患者肝损伤较其它两组明显。结论昆明地区2013年新增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HIV与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且合并HCV感染者肝损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