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爱忠  滕春燕  刘昕鸣 《吉林医学》2009,30(18):2057-2059
目的:研究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CysC水平,同时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并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RBP、Sur和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阳性检出率为64.0%,明显高于RBP(53.0%,P〈0.05)、Sur(22.0%,P〈0.05)和Scr(17.0%,P〈0.01);Cys,C与RBP、Sur和Scr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都能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是机体纤溶系统中的重要激活剂。近年来发现二者可作为促进肿瘤转移的辅助酶,与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及转移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PA、uPA浓度,来探讨二者浓度与肿瘤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妍  黄冰玉  刘昕鸣 《吉林医学》2006,27(7):799-800
目的:通过对4013例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受血者输血前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IV,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梅毒。结果:受血者中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501例(12.49%),抗-HCV阳性者334例(8.32%),抗-HCV合并HBsAg阳性11例(0.29%),血清梅毒阳性者4例(0.10%),抗-HIV未被检出。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侧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进一步强调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3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本科室3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使用重复性试验来检测3台仪器的精密度;使用比对试验来评价3台仪器检测项目(包括WBC、RBC、Hb、Hct和Pit)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标准(1/2)来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判断标准。结果:3台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其CV值均不大于5%:与LH750相比,Gens五分类和ACT-5diff的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均大于0.975;根据判断标准,2台测试仪器检测的RBC和Hct相对偏差均超出允许误差.WBC、Hb和Pit的相对偏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在保证每台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的前提下,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系统误差,通过调整与校准可以确保检验科为临床回报出准确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83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因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优点而广泛被临床应用。但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检测的干扰因素很多,常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结果,从而导致误诊、误治,这就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扰,也给患者增加了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安全输血的质量控制与输血传播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血液中含有丰富的成分可供人体所需,人血及其血液制品在临床和疾病预防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经输血传播的各种疾病也日渐增多。笔者根据文献资料,对献血者自身状况及血液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种类和对其采取的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1血液来源的质量监控1.1献血人员的选择自ABO血型发型以来,全世界已有数亿人接受了血液或血液制品。血液给人们带来了好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即血液作为1种载体可以传播各种疾病。1998年前血液来源很不规范,对献血者自身及其血液检查的指标很少,设备、技术也不够完善,血液质量不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