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430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232篇
综合类   816篇
预防医学   36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30篇
  3篇
中国医学   303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6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了评定。结果: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方面高于男生,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中女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应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定、乐观和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2.
调节血脂:来自心脏病学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2009年第1期重点为:调脂治疗.目前以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即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调脂治疗,已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它们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途径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 P73蛋白、P2 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探讨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分析它们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68例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 P73、P2 1的表达情况。结果 :a.在乳腺癌 - 级与 级之间 P7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8.75 % ( 9/48)和 60 .0 0 % ( 1 2 /2 0 )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随着 P73阳性表达率增高 ,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增高。b.淋巴结转移组 p2 1的阳性表达率 2 3 .3 3 % ( 7/3 0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 5 2 .63 % ( 2 0 /3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P73、P2 1之间无相关。结论 :P73、P2 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改变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概念的提出已达40年,随着划痕标记染料示踪(scrape—loading and dye transfer,SLDT)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淬灭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ing,FRAP)技术的创立,使得近10余年来各学科关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研究快速发展,业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烧伤“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3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且UTI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采血,检测其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 elastase)、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 elastase及cTnI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两指标偏低。(2)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高峰;UTI治疗组伤后2、4d CK—M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较升幅较小,第7天降至正常值水平(P〉0.05)。(3)34例烧伤患者PMN elastase、cTnI含量及CK—MB活性三者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4,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2,PMN elastase含量与CK-MB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9(均为P〈0.01)。结论UTI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有效抑制PMN elastase的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采用体细胞融合技术将西洋参基因转入胡萝卜中 ,为贵重中药、生长受地理环境等限制的中药扩大药源 ,利用杂种优势为培养适于大面积栽培且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含量较高的优良杂交品种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 :用PEG法对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进行体细胞融合 ,通过同工酶进行初步杂种鉴定并用HPLC法测定西洋参和胡萝卜体细胞融合培养愈伤组织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结果 :体细胞融合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西洋参和胡萝卜体细胞杂交愈伤组织 ;同工酶分析是鉴定杂种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 10个杂交体愈伤组织中有 6个杂交体愈伤组织人参皂苷Rb1含量比未融合前西洋参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行性. 方法对22例Ⅲ、Ⅳ期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中尽可能多地切除盆腹腔内原发或继发癌灶,清扫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其中16例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2 cm). 结果切除前≥2 cm转移癌主要位于大网膜、盆腔和大肠;术后≥2 cm的残留灶主要位于盆腔,其次在胃结肠韧带、肝门和脾门.术后平均随访10(2~14)个月,达到理想手术的16例均无复发,未达理想减灭术的6例患者中复发及存活各1例,死亡3例,失访1例. 结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晚期及复发卵巢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的盐酸伪麻黄碱生产工艺流程,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方法:在研究精制伪麻黄碱的基础上,由伪麻黄碱制备盐酸伪麻黄碱。确定合成条件,考察产品质量和产率。结果:新工艺盐酸伪麻黄碱具有良好稳定性,解决了产品结块问题,且较原工艺的产量有所提高。结论:在原生产工艺基础上的改革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胃肠激素间的关系。方法 对54例四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的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的四组(FDN组),另以17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脂和餐后)、胃窦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T)和胃动宗(MTL)含量。结果 FDD组空脂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差异无显著性。FDD组空脂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M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FDN组。各组十二指肠粘膜组织MTL含量均明显高于胃窦粘膜。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MIL密切相关。NT、MIL在F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的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因子(P16)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胶质瘤组织中的MMP-2、VEGF和P16蛋白的表达,通过原位杂交检测MMP-2 mRNA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的恶性程度与MMP-2、VEGF表达和P16的缺失表达呈正相关,随着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结论: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由多种因素决定。胶质瘤中MMP-2含量越高,肿瘤细胞在浸润的过程中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越强;VEGF的表达增加,肿瘤的血液供应越丰富,恶性程度越高。P16蛋白缺失率高,组织学分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胶质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