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7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电生理的仿真研究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更为清晰的、定量化的解释和预测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及严重程度等.  相似文献   
2.
置入式心脏电治疗装置,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复律器、心力衰竭治疗装置等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经表面活化处理各向同性碳(LTIA碳)生物电极材料电性能模拟实验的继续。通过两种起搏电极电性能动物对照实验研究了LTIA碳心内膜起搏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时的慢性起搏阈值,以及作为感知电极时对R波的衰减和波形畸变、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表明LTIA碳电极具有较好的感知性能,较低的慢性阈值上升,以及非极化特性,可在活体组织内长期埋置。  相似文献   
4.
我们共同研制的《智能心电监护仪》已于八六年十二月通过鉴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在仪器研制过程中,我们主要解决了如下四方面问题。第一,心电测量的予处理。目的是排除心电测量中引入的工频干扰,手段是使用微型计算机对心电波形进行处理,方法是硬件采样,软件滤波,硬件复元心电波形。具体内容可以这样表示:心电测量放大后的心电波形D送A/D转换器进行数字量转换→转换结果送入计算机RAM区储存→由程序进行数字滤波排除工频干扰→滤波后数字量送D/A转换器进行模似量转换→复元心电波形。复元的心电波形其分辨率高,基线平滑,  相似文献   
5.
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约有 2 2万人死于因室颤所致的心性猝死。而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 ,约 1 / 3的脑卒中发生原因为房颤 ,心房血栓脱落所致。适时发生的早搏诱发心动过速 ,可进而转变为房颤或室颤[1 ] 。因此 ,认识从心动过速向心脏颤动转变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1 心脏纤维性颤动的标志 :波碎裂[1 ,2 ]心脏的兴奋扩布可看作为波的传导。兴奋波前 (wave front)为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兴奋波尾 (…  相似文献   
6.
心室按需起搏(VVI)和全自动起搏(DDD)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显示,起搏频率达72、85次/分时,心搏量较心率过缓时明显增加,而同样频率VVI改为DDD后心搏量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国内现阶段宜首先研制和推广多功能(可程控)心室按需起搏器。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心内电生理检查(简称电生理检查)业已在国内普遍开展。但电生理检查毕竟方法复杂、专业性强、耗资昂贵,且有一定并发症,病人和医护人员都要接受 X 线照射,因此电生理检查应有明确指征。为此,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和《起搏与心脏》杂志编辑部组织了一次专题讨论。为使制订的电生理对策与国际学术界的意见相一致,讨论中参考了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临床电生理专题委员会的报告。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本指南将不断修改补充,以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基础电生理测量技术中,包括膜片钳(patch clamping),微电极记录(microelectrode recording)细胞外多点标测(extracellular multisite mapping)和光学标测(optical mapping),其测量范围从直接单细胞离子通道电流至未受损标本的光学成像,但只有光学标测技术具有不接触或刺穿细胞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人工心脏电起搏有了较大的突破,它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某些药物疗效不好的严重心律失常,全世界现在已有数十万人靠它维持生活和工作。 1932年Hyman首先设计装置了一架心脏电刺激起搏器,由于当时技术上的限制,他只能采用由一个弹力电动机机械驱动的重7.2公斤的脉冲发生器。Hyman当时虽然已清楚地看到心脏电刺激的可能性,但临时性电起搏用于临床,是1952年才开始的。当时Zoll曾成功地对两名患者通过外部电刺激使心室停止跳动的心脏复苏(在胸壁上通过皮肤电极对心脏进行电起搏)。当然现在看来这种起搏方法缺点甚多,如需要较高的起搏电压,患者要忍受不舒服的肌肉收缩等等。  相似文献   
10.
心脏记忆是近20年来才被人们开始认识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未出现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疾病,心电图未见异常的情况下,若给心脏施加易位电刺激一段时间,如心室起搏在恢复为正常窦性节律后心电图T波仍与起搏时QRS波同向及起搏停止后T波记住了起搏时QRS波形态,且这种记忆维持一段时间后才会消失。由于T波的记忆现象会影响心室复极和动作电位的不应期,有诱发或抑制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且由它引起的T波形态的改变,与许多病理状态下,如心肌缺血时T波的形态相似,容易产生混淆等特点,使心脏记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心脏记忆现象及其产生的电生理离子通道机制,并总结了当前的主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