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无创的生物阻抗技术肌阻抗图(Electrical Impedance Myography,EIM)检测人体腰肌,探究其对腰肌状态对称性的检测效果。方法 基于人体腰部真实生理参数,构建有限元电场模型。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对不同电极配置下的电流密度仿真计算,获取更适用于人体腰部肌肉的EIM测量间距。开展在体实验进行验证,并将仿真结果应用于腰肌状态对称性检测实验中。结果 仿真实验与在体实验结果一致性为0.95;本文提出的电极配置方式显著减小了测量时腰部脂肪厚度带来的个体差异;不对称实验结果表明,收缩侧EIM参数电阻(R)和电抗(Xc)变化更显著,R和Xc的变化拟合曲线的斜率分别为-4.15×10-4和13.5×10-4,且R比Xc的前后变化幅度更明显,收缩侧R平均降幅约为4.15Ω。结论 EIM能无创检测出腰肌不对称状态,结果具有显著性。腰肌劳损、腰痛等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对称性,EIM有望成为腰部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对腰部疾病预防与检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0.5%~1.0%低血清培养法较好地模拟了小剂量rhTNF-α(50U/ml)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抑制效应,但未发现促分化作用,对细胞株c-myc基因的表达亦无明显影响;而TNF(50μ/ml)具有诱导HL-60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显著抑制其c-myc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myc基因表达减低主要与TNF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并非细胞增殖受抑的结果,对癌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可能是小剂量TNF发挥分化诱导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人体通信中发送端接触阻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着眼于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方式,抽象并简化人体前臂的发送端等效电路模型。通过施加交变方波电流激励,测量使用不同尺寸电极时的模型参数,并比较不同频率下接收端的信号衰减率。结果表明人体前臂的信号衰减率随接触阻抗的增大而增大。在小腿处的测量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所以,在人体通信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小发送端“电极一皮肤”的接触阻抗,可提高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基于人体组织的导电特性,研究微弱电流耦合信号在人体内的传输特性,对实现植入式医疗仪器的人体充电和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微弱电流耦合信号在人体上臂的分布及衰减情况。 方法:将人体上臂抽象成由皮肤、脂肪、肌肉、骨骼4层组织构成的同心圆柱体,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微弱电流耦合信号在上臂传输的准静态场模型,分析了多种情况下模型中电流密度的分布,并将体表电位的衰减率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仿真结果表明肌肉层是人体内耦合电流传导的主要路径,皮肤层中的电流随频率提高而增大;人体内的传导电流远大于位移电流,但随频率的提高,位移电流逐步增大,传导电流减小;皮肤干湿程度对肌肉层中总电流密度大小有一定影响,湿皮肤时肌肉层中总的电流密度大于干皮肤时的情况;耦合电流的体表电位具有较大衰减,随频率提高成一定的高通特性,且是否考虑人体组织电容效应对建模的准确性具有显著影响;人体实验与仿真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荧光免疫层析技术朝着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的方向发展,对配套荧光免疫试条读数仪的检测要求也随之提高。通过研究荧光产生机理,建立调节量程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一种提高荧光免疫试条读数仪检测上限和检测灵敏度的方法。设计数控恒流源调整光源的激发光强,实现对试条荧光信号的控制,从而调节荧光免疫试条读数仪检测量程。实验表明,该方法使荧光免疫试条读数仪具备更宽的试条浓度检测范围,有效提高其检测上限与检测灵敏度。实验以C-反应蛋白(CRP)作为待测物质,结果表明荧光免疫试条读数仪检测上限较调整前提高4倍,检测灵敏度提高1倍,在20~210 μg/mL浓度范围内检测结果的线性拟合优度R2>0.99,与ESE的Quant分析仪在相同检测范围内的准确度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毒品金免疫层析试条的定量测试机理,推导出浓度值与吸光度之间的测试模型,并对主要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验证了毒品快速定量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中的宝贵财富,补气类中药有补气、益精,扶正固本的功效,在强身健体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其药效的分子机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项研究是采用刺五加甙及其多糖,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嵌入式氯胺酮测定系统.该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210为核心,包括数据采集、步进电机的驱动及人机交互界面等几部分.结果表明:它可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氯胺酮.该测定系统为吸毒者的认定、戒毒治疗过程的监测以及后期监督,提供了严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准静态近似条件下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准静态近似条件下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电磁理论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方法 以人体前手臂为研究对象,讨论人体组织在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过程中满足准静态近似的条件,并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电磁模型的解析解;进而选用圆柱形火腿肠作为实验模拟对象,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构建了准静态近似条件下人体通信的电磁模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值间偏差不超过10%;描绘出人体模型在贴附有环形电极的情况下,直径切面的电位分布及衰减情况.结论 得到了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在满足准静态近似条件下的电磁理论模型,为人体通信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基于人体组织的导电特性,研究微弱电流耦合信号在人体内的传输特性,对实现植入式医疗仪器的人体充电和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微弱电流耦合信号在人体上臂的分布及衰减情况。方法:将人体上臂抽象成由皮肤、脂肪、肌肉、骨骼4层组织构成的同心圆柱体,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微弱电流耦合信号在上臂传输的准静态场模型,分析了多种情况下模型中电流密度的分布,并将体表电位的衰减率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仿真结果表明肌肉层是人体内耦合电流传导的主要路径,皮肤层中的电流随频率提高而增大;人体内的传导电流远大于位移电流,但随频率的提高,位移电流逐步增大,传导电流减小;皮肤干湿程度对肌肉层中总电流密度大小有一定影响,湿皮肤时肌肉层中总的电流密度大于干皮肤时的情况;耦合电流的体表电位具有较大衰减,随频率提高成一定的高通特性,且是否考虑人体组织电容效应对建模的准确性具有显著影响;人体实验与仿真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