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03年,教育部启动本科"质量工程"项目,截至2010年,共建成3 835门国家精品课程~([1])。虽然精品课程对于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2011年,教育部统一筹建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站(www.icourse.com)上线,面向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开放,引起广泛的关注,据统计网站开放1个月内其首页访问总数已达4.08亿次~([2])。同年教育部适时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后精品课程时  相似文献   
2.
3.
UBC自2007年以来,在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学家Carl Wieman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从招生、教学、考核到具体课程的设计介绍了UBC在医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也是Carl Weiman教改团队和UBC教师的心血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UBC在医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新方法新举措,可以对我国医学院校的教学体制改进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教育交流不断深化,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规模目前在来华留学生中位居第二~([1-2])。2001年本校设立了留学生全英文班,组织学胚胎学也成为我校最早进行全英文授课的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多是老师"满堂灌、全堂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以来,我们尝试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79学时被分解为"三三三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大学一年级医学生的特点,本教研室对组织学与胚胎学采取"纵向引导、横向整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按章逐节讲授课程,而是按照知识点的趋同性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理论课采用"少而精"的模块教学,课时由原有的32节缩减为18节,剩下的课时为自学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已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不爱学、不愿学。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  相似文献   
6.
模型比赛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接触的切片、照片和插图等显示的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平面结构,而在机体中这些结构是立体的,这就需要学生将所看到的二维图形还原为事物本身的三维构象.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的问题.2004年以来,本教研室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内容之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并参与评比,迄今已举办了4届.现就模型比赛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在基础研究及临证实践中,对恶寒与畏寒的一些细节问题仍时有争议。本文通过不同角度探讨和分析后认为,恶寒常见于表证和里实寒证,而畏寒主要见于虚寒证。恶寒的"怕冷"可能是由于温度调定点的改变而导致,是中枢性的;而畏寒的"怕冷"则可能是机体消耗过度、能量代谢不足所致,是外周性的,因而造成了这两者在"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时反映的差别。表证时恶寒常伴发热,但并不是必须同时出现,且发热应为客观的体温升高;而里实寒证时可不伴发热,虚寒证畏寒时还可伴体温偏低,因而"有无伴随发热"尚不足以成为恶寒与畏寒的一个鉴别点。  相似文献   
9.
黏附分子参与生殖调节,在排卵、胚胎发育、胚泡着床、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属于黏附分子,在生理条件下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细胞和细胞间质表面,但表达水平较低;当受到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等]刺激后ICAM-1表达明显增多^[1]。  相似文献   
10.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因此显微镜作为学生通向微观世界的窗口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我校引进了全新的显微观察实验教学设备-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它将IT应用、数码摄像及图像处理与传统显微镜相互结合,提供了图、文、声、像等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已成为专业课教学中具有革新意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习这门课程是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大一学生,即便是拥有了先进设备辅助教学,但仍有不少学生缺乏获取知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吃力和枯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