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阶段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单磷酰脂A(MLA)、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心脏, 24 h对心脏进行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检测心肌梗死范围、LDH释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另外分组检测MLA预处理0 min、15 min、30 min、60 min、NF-κB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 结果: MLA预处理减小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LDH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5 vs I/R)。同MLA预处理组相比, DDTC+MLA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LDH活性增高, 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预处理前相比,NF-κB活性在预处理后15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下降(P<0.01)。与MLA预处理后15 min、30 min、60 min相比, 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MLA预处理0 min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1)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2) 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NF-κB快速的核转移并激活可能是药物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室肥厚心肌单相动作电位跨室壁的不均一性变化。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室肥厚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等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3层心肌MAPD100[内膜:(191±19)ms;中层:(244±24)ms;外膜:(196±15)ms]均长于对照组[内膜:(170±18)ms ;中层:(172±15)ms;外膜:(168±16)ms,P<0.01],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缩窄组TDR(65±10)ms较对照组(4±3)ms明显增大(P<0.01)。结论:兔在体左室肥厚心肌跨室壁电不均一性明显增大,可能是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EPO) on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induc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PI3K/Akt-eNOS signaling pathway. Methods Cardiomy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new-born Sprague-Dawley rats and stimulated by Ang Ⅱ in vitro. The cell surface area and mRNA expression of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 (ANF) of cardiomyocyte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EPO,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inhibitor LY294002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inhibitor L-NAME. In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es, such as Akt, phosphorylated Akt, eNOS and phosphorylated eNOS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Nitric oxide (NO) level in the supernatant of cultured cardiomyocytes was assayed by NO assay kit. Results EPO (20 U/m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ng Ⅱ induced cardiomyocyte hypertrophy as shown by decreased cell surface area and ANF mRNA expression (all P <0.05). EPO also activated Akt and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eNOS and its phosphorylation (all P < 0.05), increased the NO production (P <0.01). These effects could be partially abolished by cotreatment with LY294002 or L-NAME (all P < 0.05). Conclusion EPO attenuates Ang Ⅱ induced cardiomyocytes hypertrophy via activating PI3K-Akt-eNOS pathway and promoting NO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氯沙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氯沙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检测其内皮素(ET)、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ET、ANP水平上升明显(P均<0.05),NO水平明显下降(P<0.05),氯沙坦治疗后ET水平无明显变化,ANP下降明显(P<0.05),NO水平上升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变化.氯沙坦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可能也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建立血管成形术动物模型,观察一氧化氮(NO)的前体L一精氨酸(L-Arg)对动脉损伤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动态变化和动脉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术后6h、24h、48h血浆GMP-140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于24h达到高峰,1周回到基础值;同时tPA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AI-1活性升高.L-Arg可显著降低血浆GMP-140活性,并伴有tPA升高,PAI一1下降(两组比较P<0.05或P<0.01).4周后动脉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 .01).提示L一Arg可明显抑制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的活化,激活纤溶系统,使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轻,达到降低新生内膜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A、B两型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本院13年来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05例。结果A型54例(51.4%),B型51例(48.6%)。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A型(分别为12%和28%,P<0.05)。A型患者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型(33.3%和13.7%,P<0.05)。心脏压塞的发生率A型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型患者一过性肾功能受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型(分别为47.1%和22.2%,P<0.01)。结论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较A型者好。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之一,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关系密切,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脂联素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雷诺嗪:抗慢性心绞痛药物新成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诺嗪是哌嗪类衍生物,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其有确切的抗心绞痛作用和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而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2006年已被批准与其它抗心绞痛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心绞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部分抑制脂肪酸氧化、抑制晚钠电流从而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有关。现综述了雷诺嗪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心绞痛的相关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心肌肥厚是临床上许多心血管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它是心肌长期负荷过度引起的一种适应性病理改变。虽然初期心肌肥厚是一种有益的代偿反应,以求平衡心肌应激的增加,但长期应激所致的持续性心肌肥厚最终可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衰和猝死。因此对于心肌肥厚形成机制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认为,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肥厚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助于阐明心肌肥厚形成的分子机制,而且可能为药物干预防治心肌肥厚开拓全新的思路。近年来研究发现[1],在肥厚心肌中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活性和表达明显增高,Ca2+/C…  相似文献   
10.
将32例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DCM)的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与同期159例确诊为DCM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显示,32例误诊为DCM的ICM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与DCM相比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ICM组患者均有血管病变,其中大部分为两支以上血管病变以及闭塞病变,而DCM组患者偶可表现为单支血管病变.认为对无明显原因的心脏扩大患者不能忽视ICM的可能,冠脉造影是鉴别ICM和DCM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