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舌管癌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女,21岁,发现颈前区无痛性肿块3周入院。查体:颈前区可扪及4 cm×3 cm无痛性肿块,且随伸舌活动。B超示:颈正中见一42 mm×32 mm分隔状低回声区,部分见囊块状强回声区约14 mm×15 mm,肿块随伸舌活动,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块,拟诊甲状舌管囊肿。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舌管囊肿内伴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镜下见纤维性囊壁,内衬上皮乳头状增生,中央为纤维血管轴心,部分上皮细胞见核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囊壁有钙化及沙砾体形成(见图1)。2周后再行左甲状腺近全切加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下降不全,腺体主要位于…  相似文献   
2.
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连蛋白 (LN)和透明质酸 (HA)的水平与研究其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患者的临床价值。高血压左心室肥大组 35例、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大组 30例及对照组 4 0名 ,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 ,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测定血清PCⅢ、LN和HA。高血压左心室肥大组较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大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CⅢ、LN和HA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是血清PCⅢ、LN和HA可以作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患者心肌纤维化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游离前列腺抗原(F PSA)/前列腺抗原(PSA)比值和PSA动态变化(年变化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ELISA追踪检测PSA在4~10μg/L范围患者在不同时段内PSA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利用ROC曲线,评价F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两项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预示价值。结果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FPSA/PSA比值的临床判断值为0.21时,诊断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91.4%;当PSA年变化率的临床判断值为0.85%。诊断灵敏度为82.6%,诊断特异性为97.9%。前列腺增生患者FPSA/PSA比值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SA年变化率与正常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F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有助于PSA在4~10μg/L范围的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156例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术后监护经验,包括术后严密监测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预防及积极处理反应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排综合征、肺部感染、脊髓损害、喉返神经损伤、肾衰竭、肠系膜炎等。结果,本组患儿153例手术效果良好,顺利出院,3例台上死亡。术后住PICU平均时间5.5 d,住CICU平均时间3.7 d,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89.8 h。术后3个月-7年随访128例患儿,1例发生再缩窄,2例死亡,4例术后高血压,2例下肢肌力欠佳,8例生长发育迟滞。认为依据术后系统评价对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术后患儿实施监护,可为临床护士提供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指导,可有效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对术后近期及远期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拟探讨RegⅣ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该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九株胃癌细胞株中RegⅣ基因的mRNA表达. 针对RegⅣ基因设计三条小干扰RNA片段(siRNA1、siRNA2、siRNA3), 瞬时转染高表达胃癌细胞株,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转染后RegⅣ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以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作为参照, 除MKN-45和SNU-1胃癌细胞株外, 其余胃癌细胞株中RegⅣ表达水平均升高5倍以上, 尤以SNU-16细胞株明显, 其RegⅣ的表达水平高出GES-1细胞数千倍, 遂选用SNU-16细胞进行RNA干扰. 合成的三对siRNA对RegⅣ基因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79.3%、77.4%和60.4%. 选用siRNA1干扰SNU-16细胞株后96 h和120 h, 其细胞增殖率受到明显抑制( P = 0.0057, 0.0173).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72 h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P =0.0231).结论:干扰RegⅣ基因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 RegⅣ基因可能成为胃癌基因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在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时结果 的符合程度和灵敏度,了解TRFIA 法测定HBV-M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得出结论:TRFIA 法测定HBV-M 的灵敏度及结果 符合率较ELISA 法高,TRFIA 作为定量的方法,可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排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的单中心大宗病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MD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的价值,基于胃癌MDCT征象探讨合理的腹腔镜探查指征。方法对64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MDCT检查,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同时.分析胃癌MDCT征象(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大小和肿瘤厚度)与腹膜转移状况的关系。结果MD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51.0%(25/49)、99.3%(587/591)、86.2%(25/29)、96.1%(587/611)和95.6%(612/640)。单因素分析显示。4项胃癌MDCT征象(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大小和肿瘤厚度)均与胃癌腹膜转移状况密切相关(P=0.000),MDCT判断为T0-2NxM0或TxN0M0期的胃癌病例均无腹膜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进一步显示,肿瘤大小和肿瘤厚度对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和0.7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大小与胃癌腹膜转移状况密切相关。结论MDCT对胃癌腹膜转移术前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对MDCT判断为T0~2NxM0或TxN0M0期,或肿瘤较小的胃癌病例,由于其腹膜转移的发生概率较小而无需行腹腔镜探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应用于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7-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对22例胃癌患者应用直线形吻合器进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完成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并D2淋巴结清扫,其中12例应用改良三角吻合术(闭合共同开口时将原十二指肠吻合线一并移去的术式),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2例胃癌患者均于全腹腔镜下完成远端胃切除及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总手术时间(194.6±38.4) 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时间(19.1±14.1) min。术中应用直线形吻合器钉匣(5.8±0.8)个/例。术中出血量(49.5±24.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8±12.4)枚/例,上、下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残留。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恢复饮水时间(4.8±1.1) d,进食半流质时间(6.6±1.2) d,术后住院时间(10.1±2.3) d。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但均未出现吻合口瘘、梗阻和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简易、安全、可行,是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20例黏液腺癌和487例非黏液腺癌)及术前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0例黏液腺癌和38例非黏液腺癌的CT征象(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厚度、大体分型及强化方式)。结果:通过术前电镜活检,仅25.0%(5/20)的胃黏液腺癌得到确诊。20例黏液腺癌均为进展期胃癌,487例非黏液腺癌中早期胃癌占16.8%(82/4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非黏液腺癌相比,黏液腺癌肿瘤较大[(6.9±4.0)cm比(4.4±2.3)cm,P=0.011],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5.0%比60.6%,P=0.028),且Ⅱ~Ⅳ期病例较多(95.0%比72.3%,P=0.025);二者在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P=0.008)、厚度(P=0.001)、大体分型(P=0.037)和强化方式(P=0.000)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黏液与非黏液腺癌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根治性切除率间均无差异。结论:胃黏液腺癌病例数少且多属进展期,通过内镜活检判断黏液腺癌的敏感度较低,而多层螺旋CT则有助于鉴别黏液和非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原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 收集2000年11月~2003年10月该院外科收治的并发于胃癌术后早期的SAP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97例胃癌手术患者中有9例在术后早期发生SAP,发生率为1.29%,其中姑息性手术后无SAP发生;D1-2根治术后发生SAP 4例(0.80%);全胃切除术后发生SAP 3例(5.66%);全胃联合脏器切除后发生SAP 2例(13.33%),全胃切除与全胃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后SPA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D1-2术式后SPA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9例SAP中有7例在发病初期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死亡;未手术的2例均死亡.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SAP的发生与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密切相关.由于该并发症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故预后差.CT是早期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而积极的清创引流手术则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