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这为维持机体正常造血提供了基本条件。整个血细胞的生长过程,受到造血微环境和各种因子的影响和调节,其中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HGFs)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HGFs及其受体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学和治疗学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3.
TAL-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1p32。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25%的患者该基因5’端发生丢失(约100kb),与SIL基因5’端相融合,形成SiL-TAL-1融合基因。我们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SIL-TAL-1融合基因转录本。在17例T-ALL中4例检测到该融合mRNA,并证明该转录本由SIL基因第1外显子与TAL-1基因第3外显子拼接而成。对该法的敏感度测定显示,可从10 ̄6个正常细胞中检测出1个肿瘤细胞,并在2例缓解期标本中检测到微量残留白血病(MRD)。此外,对3例有融合转录本患者的DNA进行PCR检测发现,其TAL-1基因5’端丢失的位点相同,均为Tal ̄(d1)重组。可见,TAL-1基因的改变是T-ALL一个有用的克隆标志,为其诊断和残留白血病检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40例中国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正常核型为40%,染色体数量异常占42.5%,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7.5%,特异染色体异常包括有t(9;22)(q34;q11),t(4;11)(q21;q23)和t(8;14)(q24;q32)及环状染色体等.分析了2例急淋患者初发和复发时核型的变化,显示复发时有附加异常。研究认为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联合分析(MIC)有助于急淋的诊断和分型。此外,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急淋白血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CPP-SOM整合cDNA基因芯片平台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转录组水平全面迅速地了解疾病发生和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 ,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标。方法 通过建立基因芯片平台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来源的 NB4细胞分化作为模型 ,并应用自主开发的自组织图结合成分平面展示 (componentplane presentation integrated self-organizing map,CPP- SOM)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建立的 c DNA芯片共有 12 6 30条克隆 ,其中已知基因 94 36条。应用该芯片进行实验 ,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CPP- SOM不仅可以将功能相关的基因进行聚类 ,而且可以动态性地从全基因组水平观察药物作用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结论 我们建立的芯片平台是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 ,CPP- SOM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芯片数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对23例t(8;21)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AML1-ETO融合基因可作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亚型的分子标志物;t(8;21)阳性急粒化疗疗效与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相似;肝脾肿大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荧光素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涂抹(CP)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等FISH相关技术,并讨论了这些技术应用于多种染色体易位的白血病的检测,其中包括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T)病人的染色体易位的检测。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临床诊断和残余白血病细胞监测提供了直观、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分析32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脏β-肌凝蛋白重链(β-MHC)基因第13、16、20和23外显子区域,发现1例患者第13外显子PCR产物的单链电泳带与正常对照有明显的差异;对其核苷酸顺序分析表明,该患者β-MHC基因第383密码子位置发生G→T颠换,导致赖氨酸(Lys)变成天冬酰胺(Asn)。由于此突变发生在β-MHC基因种系进化中高度保守的区域,故提示其突变是引起患者发生心肌肥厚的主要病因。家系调查显示,该患者父母、姐姐、妹妹及女儿心脏超声及PCR-SSCP检查均未见异常。在β-MHC基因第383密码子区域合成一对正常及发生G→T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分别与患者、其家系成员及对照个体相应区域的PCR产物进行杂交,结果显示仅患者的PCR产物能与突变探针杂交,说明此患者的点突变为发生在胚细胞水平的新生突变,患者的肥厚性心肌病为散发性。这是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心脏β-MHC基因突变的首例报道,亦是一种新的β-MHC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三氧化二砷经静脉用药在体内的药物代谢以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对8例用三氧化二砷静脉滴注治疗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监测了尿砷排泄及末梢砷蓄积情况。持续2小时静脉滴注10mg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测得高峰血浓度Cpmax为0.94±0.37mg/L,达峰时间Tpeak为4小时,血浆浓度分布半衰期T1/2α为0.89±0.29小时,消除半衰期T1/2β为12.13±3.31小时,系统清除率CLs为1.43±0.17L/h,表观分布容积Vc为3.83±0.45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7.25±0.97mg·h/L。在持续用药过程中,药代动力学参数基本保持一致。疗程中,24小时尿砷排泄量为每日给药量的1%~8%,末梢砷蓄积上升较明显,最高时可达用药前5~7倍。停药后尿砷排泄和末梢砷蓄积即开始逐步下降。结论:三氧化二砷是一种治疗APL相对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但在人体头发和指(趾)甲内存在一定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