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男  陈亮  杨东运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4):1509-1511
小汗腺螺旋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向小汗腺真皮内导管和分泌部分化的良性肿瘤。国外首先由King圆于1930年报道。1956年,Kersting和Helwingc3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进行了综合描述。国内最早由任太于1964年报道了l例,迄今仅见12例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PD患者出现睡眠相关低氧(SRH)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COPD缓解期患者共87例,抽血行日间动脉血气分析,填写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咳嗽积分量表(Cough Score),同日晚上使用指端脉膊血氧仪进行长程血氧监测,并按监测结果分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SRH发生率26.4%.与NSRH组比较,SRH组患者有更大倾向发生高碳酸血症.PaO2(P<0.05)、PaCO2(P<0.05)和PSQI(P <0.01)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利用ROC曲线,可知PSQI≥9分、PaO2≤63.5 mmHg和PaCO2 ≥49.0 mmHg是最佳诊断截点.SRH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高,住院次数也更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OPD伴发SRH并不罕见,且可能带来更差的预后,对患者进行长程血氧监测以筛查出需要治疗的患者是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乳糜化脂肪对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人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方法选取18只BALB/c裸鼠;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行腹部、大腿外侧部脂肪负压抽吸手术获取的脂肪颗粒细胞及面、颈部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脂肪颗粒细胞经过纳米转换头等操作处理为乳糜化脂肪;无菌条件下将增生性瘢痕组织切割成多块小样本;用眼科剪于各个裸鼠背部各作4个皮肤切口,稍做游离后将前述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埋植入切口内,制备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18只裸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曲安奈德组和乳糜化脂肪组,每组6只裸鼠,24块瘢痕组织。移植后1周,对照组于每块移植瘢痕组织块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0.05 mL/g);曲安奈德组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0.05 mL/g);乳糜化脂肪组注射乳糜化脂肪(0.05 mL/g);之后每周各注射1次。移植后4周取材,比较移植前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重量、移植后4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重量变化百分比;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Masson染色半定量分析阳性面积(天蓝色)占整体视野总面积的百分比。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心蛋白聚糖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 结果移植前,3组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230,P=0.119),移植后4周,乳糜化脂肪组、曲安奈德组、对照组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块重量变化百分比分别为(73.2±15.9)%、(79.5±8.6)%、(87.0±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80,P=0.042),乳糜化脂肪组分别与对照组、曲安奈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30、1.228,P=0.010、0.099)。组织学观察可见,苏木精-伊红染色与Masson染色整体变化趋势相符:对照组真皮层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及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曲安奈德组真皮层见粗大胶原纤维,连续性及整齐度可;乳糜化脂肪组真皮层胶原纤维数量少且排列规律。Masson染色半定量分析:乳糜化脂肪组、曲安奈德组、对照组阳性面积(天蓝色)占整体视野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4.3±13.5)%、(80.9±9.0)%、(91.2±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8,P=0.025),乳糜化脂肪组分别与曲安奈德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30、7.806,P=0.027、0.019)。增生性瘢痕中核心蛋白聚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曲安奈德组、乳糜化脂肪组显示出核心蛋白聚糖阳性染色结果,且乳糜化脂肪组染色强于曲安奈德组。对照组极其低地表达点、斑片状核心蛋白聚糖染色。乳糜化脂肪组、曲安奈德组、对照组核心蛋白聚糖表达量分别为0.021±0.010、0.025±0.012、0.088±0.05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0,P=0.034),乳糜化脂肪组分别与曲安奈德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16、1.224,P=0.048,0.027)。 结论乳糜化脂肪注射至人增生性瘢痕可降低成纤维细胞密度和数量,促进胶原排列、数量及形状正常化,改善胶原堆积等组织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注射肉毒毒素后,局部肌肉及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特点,为把A型肉毒毒素充分利用于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组织形态学依据及指导依据。方法:选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6只。选择耳前肌为注射部位,右侧耳前肌注射0.05ml(2.5U)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其中A组注射新鲜配置好的A型肉毒毒素,B组注射配置后储存2周的A型肉毒毒素;左侧耳前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B组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于注射后第5天和第12周进行其肌肉组织活检,对照侧同时间点取活检。行肌肉、神经组织电镜观察。结果:肌肉电镜观察结果:在注射后早期(第5天),新鲜及储存的A型肉毒毒素对肌肉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注射后晚期(第12周),新鲜及储存的A型肉毒毒素比较,两者造成的肌肉萎缩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神经电镜观察结果: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神经改变与上述肌肉改变同。结论:通过电镜观察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的局部肌肉、神经,可以理想地观察单个目的肌肉及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并且发现储存2周的A型肉毒毒素与新鲜的A型肉毒毒素比较,两者效价基本相同,为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开展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瘢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尽管瘢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对于较小、较窄的瘢痕,切除缝合仍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效果最理想的方法[1-2]。临床上笔者常常观察到,虽然刚拆线时瘢痕切除缝合后的切口瘢痕很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口瘢痕会越来越宽,甚至再度明显增生。近年来,笔者切除瘢痕时保留中央部分瘢痕真皮,改进了皮下减张缝合方法,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特点及效果评价。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78例面部皱纹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包括额纹48例,鱼尾纹30例。注射前及注射后1、3、6、9个月分别照相,比较面部皱纹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等指标,综合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78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医患双方就术后效果共同进行评价,注射部位皱纹消除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良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少,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正>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微生物毒素制品。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早在1897年被发现,1946年Schantz EJ提纯出A型肉毒毒素(BTA)结晶。1973年,Scott AB首先报道了BTA对猴眼外肌有麻痹作用,引起医学界重视,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BTA动物实验以及  相似文献   
9.
瘢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者,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尽管瘢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对于较小、较窄的瘢痕,切除缝合仍是目前应用得最多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效果最理想的方法[1-2]。临床上笔者常常观察到,虽然刚拆线时瘢痕切除缝合后的切口瘢痕很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切口瘢痕会越来越宽,甚至  相似文献   
10.
陈俊男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268-1269
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由多种原因和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所致,近年来女性脱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977年,Ludwig根据女性脱发严重程度将其分级:Ludwig Ⅰ级、Ⅱ级和Ⅲ级[1]。Ludwig就女性型脱发临床表现、分类等进行了详细报道。结合前人的研究,女性型脱发尚具有年龄依赖特性,随年龄增长也可逐渐脱发,193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