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纯静脉皮瓣术后血流量和血管网面密度变化。方法:利用家兔耳背设计纯静脉皮瓣和动脉皮瓣模型①观测术后血流量;②墨汁灌注后软蜡厚蜡切片,图像分析血管网面密度。结果:①纯静脉皮瓣术后48h血流量最低,第14d恢复至术前65%。②纯静脉皮瓣术后第1~7d的血管网面密度高于动脉皮瓣(P<0.05)。结论:纯静脉皮瓣术后血流量及血管网密度变化与动脉皮瓣不同。  相似文献   
2.
用测微目镜定量测量了31例大鼠股功、静脉的口径,比较其生前、死后及灌注防腐液后的变化。并对53侧胎儿的大隐静脉及股动、静脉灌注前后的血管口径进行了测量和比较。死后未经灌注的血管与活体口径近似;而灌注后上述血管的口径均有明显增大。根据回归方程提供了胎儿灌注前微小动脉口径的估算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兴起,Harii 等在临床上应用以胸廓(乳房)内动脉穿支为营养血管的游离三角胸肌皮瓣获得成功。由于它具有皮肤质地优良、皮瓣由有多个可供选择的血管,以及有神经可供缝接、利于重建感觉等优点,故有关游离三角胸肌皮瓣的临床报导日益  相似文献   
4.
兔耳纯静脉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纯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①利用兔耳纯静脉皮瓣模型,观测不同处理后的成活情况;②活体灌注墨汁后厚蜡切片,观察皮瓣术后与受区的血管吻合情况。结果:原位缝合、边缘阻隔、基底阻隔、全部阻隔、术后4d断蒂纯静脉皮瓣成活面积大于术后3d断蒂纯静脉皮瓣和无血供全厚皮片(P<0.05)。结论:静脉血可以维持纯静脉皮瓣成活,术后3~4 d是纯静脉皮瓣血液循环由非生理性向生理性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Dusser de Barrenne 发现,以士的宁涂抹在大脑皮质表面,能引起局部神经元的同步节律放电,出现“士的宁峯电位”(Strychnine Spikes);并由此创立了“士的宁神经元绘图法”(Strychnine neuronography)以追寻神经元之间的连系。目前关于士的宁对大脑神经元作用的生理学机制,已有不少研究。张香桐的工作指出:在2%士的宁涂在大脑表面,能增高皮质诱发电位的刺激阈,并改善其同步放电特性而出现峯电位。李卓荦用微电极法证明士的宁局部作用能抑制皮质的突触电位与树突电位,出现不规则去极化波而引  相似文献   
6.
乳腺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文献上屡有记载;但有关乳腺的组织化学变化,除碱性磷酸酶有较多的报告外,在糖原、核酸、类脂质等方面,仅Dempsey等及Montagna等做过部分的观察。我们希望通过本实验能对小白鼠乳腺各机能时期的核酸、碱性磷酸酶、糖原、类脂质的变化作系统的说明,并探讨上述物质与机能之间的关系,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0侧正常成人肩关节滑膜的附着、盂肱韧带及关节内的滑膜隐窝的出现情况等进行了观测,为肩关节造影及肩关节镜术等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测微目镜测量了31侧大鼠股动、静脉的外径,比较其生前,死后及灌注防腐液后的变化、并对53侧胎儿的大隐静脉及股动、静脉灌注前后的血管外径进行了测量和比较。死后未经灌注的血管与活体的血管外径近似;而灌注后上述血管的口径均有明显增大。根据回归方程提供了胎儿灌注前微小动脉外径的估算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经典解剖学上,根据肌肉作用力的方向和电刺激的实验结果,对单个肌肉的作用已经有了详尽的研究。但是一个动作往往牵涉多个肌肉,由单一肌肉引起的动作,并不多见。应用肌电图的方法能同时显示出参加动作所有肌肉的活动情况,故对固定肌、拮抗肌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阐明。一般认为:固定肌及拮抗肌在动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目的:了解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91名(男85,女106)鄂伦春族成人进行体型评定。结果:鄂伦春族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3-4.8-2.3),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2-4.0-1.7)。男女性的体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40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鄂伦春族男女性均呈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结论:鄂伦春族的平均体型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