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在树Qu、大鼠、豚鼠正中隆起的分布并探讨VP-IR在正中隆起分布的种属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观察树Qu、大鼠、豚鼠正中隆起加压素样神经纤维(VP-IR)的分布。结果:3种动物正中隆起的内带均有VP-IR纤维的分布并有种属差异性;VP-IR样神经纤维除在内带有分布以外,在外带也有分布。结论:加压素在垂体门脉血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塞通注射液对沙土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 min 或20 min 后再灌7 d 或1 d , 造成脑缺血再灌模型, 检测血塞通对沙土鼠脑组织钙、水含量的影响, 以及对海马 C A1 区死亡的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 血塞通可降低缺血后脑组织钙的含量, 减少海马 C A1 区死亡的神经元数量, 增加神经元密度. 实验结果提示血塞通对脑缺血再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对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为二次冲击综合征(SI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装置复制三重的MCC大鼠模型;应用平衡木实验(BBT)及噪音横杆跑动实验(BWT)于伤后1~10d对MCC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60.00±0.00)s比较,MCC组大鼠在伤后第1天平衡时间明显缩短至(54.50±13.89)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4天恢复正常.BWT结果显示伤后第1天步入潜伏期明显延长,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10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分别为:(20.54±21.89)s、(14.34±18.71)s、(14.50±20.76)s、(13.84±18.99)s、(9.48±15.51)s、(4.99±2.45)s、(5.98±7.28)s、(4.38±2.98)s、(5.60±9.28)s和(6.74±10.75)s.除第9天外,其他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WT评分结果 显示伤后第1~3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1.91)s、(4.37±1.65)s和(4.37±1.65)s.结论 MCC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平衡功能恢复快,协调运动与认知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纯性脑震荡(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大鼠脑内海马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反应和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是否参与脑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清醒状态下自制金属单摆闭合式脑损伤打击装置制备PCC模型,致伤后随机分为3 h、12 h、1 d、2 d、3 d、7 d组(n=5),另设正常对照组(n=5)。采用小鼠抗鼠OX-42单克隆抗体(MG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CC组和正常组大鼠海马CA1~4区和上、下齿状回OX-42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OX-42表达很少甚至很难发现,PCC组大鼠海马CA1~4区和上、下齿状回的OX-42的表达呈现伤后逐渐增高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 d后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PCC损伤早期海马MG出现激活后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提示MG参与PCC致伤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脑震荡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震荡(BC)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内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的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 BC 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 d 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 BC 后中脑黑质致密区(SNC)和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基底节尾壳核多巴胺能神经纤维 TH 含量的变化。结果:在 SNC 和 VTA 及基底节,BC 后1、4、8及16 d 组的 TH 免疫反应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4d 组反应最强,24 d 组在 SNC 和基底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 VTA,TH 免疫反应阳性仍高于对照组。结论:BC 后 TH 早期增高可能是脑损伤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反应,随后持续增高一段时间可能是多巴胺能神经元上调其合成能力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震荡(BC)大鼠认知障碍的特征及其与前额叶皮质(PFC)多巴胺能神经纤维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单纯性BC模型,伤后分1~24 d多个损伤组;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BC后PFC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BC伤后1~3 d大鼠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BC后除1 d外,其余各组PFC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密度和免疫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BC后大鼠出现近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多巴胺能神经纤维TH表达增高并持续一段时间。TH早期增高可能是神经递质紊乱,随后持续增高可能是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7.
李坪  郭泽云 《解剖学杂志》2006,29(5):669-670
组织学是医学生第一学年就接触的医学基础课,其最大特点是学习一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细结构。因此,对于刚步入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其学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常常面临教学内容繁多、结构细微、抽象、理解难、记忆难等问题,这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笔者参加学院比赛获一等奖的内容“睾丸”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8.
9.
实验性脑震荡对大鼠平衡功能和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平衡木及噪音横杆跑动试验对大鼠单纯性脑震荡(PureCerebralConcussion,PCC)和复杂性脑震荡(ComplicatedCerebralConcussion,CCC)后的平衡功能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大鼠金属单摆脑损伤复制仪和判断标准,制备单纯性脑震荡和复杂性大鼠脑震荡模型,应用平衡木及噪音横杆跑动试验测试其平衡时间以及步入黑箱的潜伏期;运用SPSS软件包分析测试成绩。结果PCC组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横杆跳动实验(BWT)中,仅在1,2d步入潜伏期显著延长为(29.50±25.30)s和(30.52±26.42)s。CCC组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第1~3天有明显差异,分别为:(38.35±23.48)s,(41.63±19.24)s和(44.76±21.85)s;在BWT中,第1~5天步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逐渐从(48.12±18.24)s恢复至(27.10±28.36)s。结论在脑震荡后PCC组和CCC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学习功能障碍。PCC组在伤后损伤程度较轻、恢复快;CCC组在伤后损伤程度较重、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震荡大鼠认知障碍的特征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单纯性脑震荡模型。随机分为伤后1,2,4,8,16,24d六个损伤组和对照组(各12只);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脑黑质致密区(SNC)和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8d组脑震荡后1~3d大鼠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16d组和24d组水迷宫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C和VTA的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在伤后各组均不同程度增强,4d组反应最强,24d组有所减弱;24d组的SN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脑震荡后大鼠出现近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2)脑震荡后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