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HIV-1膜蛋白(Env)特定糖基化位点改造对Env免疫原性及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形诱变,DpnⅠ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免疫小鼠,利用假病毒中和试验与ELISPOT分别检测突变对中和抗体和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影响.结果 N197Q突变体使Env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提高而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能力降低,并使Env不能形成功能性假病毒;G2突变体(N624Q,N637Q)诱导的中和抗体能更好地中和假病毒74-2,仉中和假病毒Wt的能力下降,对Env诱导T细胞分泌Env特异的IFN-γ的能力和功能性假病毒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 特定糖基化位点的改造影响假病毒的形成及Env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三种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方法,寻求一种简便、重复性好、易于质控的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IV DNA疫苗肌内注射BALB/c小鼠,第6周用艾滋病重组MVA痘苗病毒腹腔注射加强免疫,于第10天制备脾脏细胞悬液,并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unked Immune Spot,EusPOT)、MHC肽五聚体法和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Intra—cellular cytokinede tection,ICCD)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ELISPOT、MHC肽五聚体染色以及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分析法检测疫苗组细胞免疫应答的阳性率分别为5/5、4/5和3/5;而且ELISPOT和MHC肽五聚体染色法之间有一定相关性(r=0、647),而ELISPOT和胞内因子染色法之间以及MHC肽五聚体染色和胞内因子染色之间无相关性。结论ELISPOT试验操作相对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评价疫苗细胞免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慢性纤维包块型胰腺炎(FMCP)及胰腺导管腺癌(PDAC)癌旁组织基本病理变化特征,试从间质微环境角度探讨FMCP在促进PDA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48例FMCP及62例PDAC的癌旁组织HE切片进行镜下观察比较,观察内容包括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导管复合体形成(TC)、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及神经炎等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纤维增生和微血管形成状况.结果 FMCP及PDAC癌旁组织中PanlN的发生率分别为97.9% (47/48)和91.4% (53/58),其中PanIN-3在PDAC癌旁组织内发生率为20.8%,显著高于FMCP的4.3%(P=0.031);TC的发生率分别为58.3% (28/48)和65.0% (4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08).FMCP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重于PDAC癌旁组织,以中、重度为主(P =0.037).两种组织的炎细胞浸润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神经炎发生率分别为81.3%和66.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77).FMCP及PDAC癌旁组织内细小无髓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加,发生率分别为68.8% (33/48)和63.3% (38/60),200倍视野下计数分别为(12.08±3.72)根和(11.14±4.70)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39.69±22.88)个和(44.89±16.83)个,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 FMCP及PDAC癌旁呈现较为相似的病理变化,提示FMCP在PDAC发生、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可能的微环境,FMCP可能是重要的PDAC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及13例正常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戊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CD3+细胞总数、CD4+和CD8+细胞绝对数均高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P均〈0.05)。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损伤和清除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和胃癌高发区赞争县伞部首诊为胃癌的43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M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贲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癌的构成比,分析当地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结果 两地伞部旨诊胃癌患者巾,贲门癌占68.0%,明显高于胃体痛(24.2%)和胃窦癌(7.9%;X2=124.396,P<0.0001).1993-2006年间,贲门痛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磁县患者中,贲门癌所占的比例为71.2%,明显高于赞皇县(51.2%;X2=109.648,P<0.0001).磁县贲门癌比例逐渐增多的同时,胃体癌比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赞争县胃癌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胃窦癌逐渐减少.性别对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存在着差异(X2=58.380,P<0.0001),其中<50岁组胃体癌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为34.2%,而贲门癌在61~7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1.6%.结论 贲门是河北省胃癌高发区磁县和食管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在流行病学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磁县胃癌患者中,贲门痛的构成比将继续上升,胃体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而赞皇县患者中,胃窦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不同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HEV在人畜间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养猪场从业人员472人,屠宰场从业人员313人,农民168人,农民工300人,义务献血员500人和学生98人的血清样品共计1851份。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养猪场从业人员和农民中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72%和53.57%,明显高于屠宰场从业人员、农民工、学生和义务献血人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63%,30.67%,27.55%和33.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19,P〈0.01)。养猪场和屠宰场从业人员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下和10年以上的抗-HE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猪场和屠宰场从业人员、农民及农民工的抗-HEV抗体阳性率均与年龄有关,其中养猪场从业人员、农民和农民工的抗-HEV抗体阳性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与猪特别是与幼猪接触越密切以及强度越大的人群,其抗-HEV抗体阳性率也越高,提示猪是HEV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两种戊型肝炎IgM抗体诊断试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戊型肝炎病毒(HEV)IgM抗体诊断试剂的可靠性.方法 用北京万泰抗HEV-IgM抗体(万泰-IgM)和新加坡MP抗HEV-IgM抗体(MP-IgM)诊断试剂、北京万泰抗HEV-IgG抗体诊断试剂检测92例健康体检者、71例可疑戊型肝炎患者、55例确诊急性戊型肝炎患者、50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患者、54例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M阳性者的相应HEV抗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部分可疑戊型肝炎患者的HEV RNA.结果 检测可疑戊型肝炎患者、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时万泰-IgM、MP-IgM符合率为73.39%(160/218),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9%(102/218)比44.04%(96/218),χ2=0.62,P>0.05].在检测可疑戊型肝炎患者时,万泰-IgM诊断HEV急性感染的敏感性(83.08%,54/65)比MP-IgM(78.46%,51/65)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HEV RNA阳性(35例)的可疑戊型肝炎患者中,万泰-IgM检测敏感度(97.14%,34/35)也明显比MP-IgM(74.29%,26/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0.05).55例确诊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万泰-IgM的敏感度(87.27%,48/55)显著高于MP-IgM(67.27%,3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P<0.05).万泰-IgM诊断HEV急性感染的特异度(100.00%,202/202)比MP-IgM(89.11%,180/202)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P<0.005).RF、抗HAV-IgM阳性时会引起MP-IgM假阳性,但不干扰万泰-IgM结果.结论 万泰-IgM试剂是良好的急性戊型肝炎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DNA疫苗构象对体内和体外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E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DRVISV1.0-Fluc),对其存在的3种拓扑形式(包括超螺旋、线性、闭环切刻等)和反复冻融状态对表达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前者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F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后者通过接种BALB/c小鼠,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293FT细胞48 h后显示,4种处理组的质粒表达EGFP的效率和荧光强度有所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89.76%,2682.68)>反复冻融处理质粒(76.35%,2313.48)>闭环切刻质粒(68.45%,1245.95)>线性质粒(38.28%,929.5)。对pDRVISV1.0-Fluc质粒,采用小鼠活体成像技术持续观察接种后28 d的体内荧光素酶的荧光信号强度情况,结果显示:接种后0.2 d观察到荧光,之后强度持续开始增强,至第5 d达到平台期,维持至18 d。质粒各处理组的荧光强度组间有显著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108.6)>反复冻融处理质粒(108.4)>线性质粒(108.3)>切刻质粒(108.0)。2种质粒不同构象的体内体外表达中,均是新鲜制备质粒的表达量最高,因其中超螺旋为其主要构象。结论:质粒中超螺旋比例高时其转染效率及表达量最高,提高超螺旋比例是DNA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甘肃省兰州市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以及基因型.方法 收集兰州市部分地区猪血清,用ELISA诊断试剂盒分别检测HEV抗原和抗体;其中抗原阳性的血清,采用HEV ORF2引物进行套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扩增,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3月以下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6%和90.27%,3个月以上分别为2.35%和86.99%,抗原、抗体水平在3月龄以上和以下二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原阳性血清共有22份,其中7份为HEV核酸阳性,其核苷酸序列与HEV 4型的同源性为82.2%~99.3%,分别为4a,4d和4f亚型.结论 兰州市猪群存在HEV感染,且为基因4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