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人B因子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六株(A_2、B_2、B_7、C_9、F_9、F_(10))分泌抗人B因子单克隆抗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腹水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3)和10~(-4)—10~(-5)。抗原阻断试验结果,说明这些单抗是B因子特异的。经取代试验和ACH_(50)抑制试验,提示B因子具有耐热和不耐热二组抗原决定基。A_2和B_2针对不耐热抗原决定基,能抑制补体旁路途径活化;B_7和C_9针对耐热抗原决定基,不影响补体旁路途径活化;F_9和F_(10)则既能与耐热决定基发生反应,也具有抑制补体旁路活化的功能。用固相抗原竞争抑制试验,分析B因子的抗原表位,发现6株单抗可识别4个抗原决定基。这些单抗对B因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B因子在补体旁路活化过程中与有关补体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的体外组装及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组装包含人C4分子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并对其转化酶活性及衰变特性进行观察。方法:利用豚鼠血清功能纯C1、C2及溶血中间体EAC4^hu体外组装经典途径C3转化酶,观察不同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对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影响,以及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对C3转化酶衰变化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和低剂量的C1均会影响C3转化酶的形成,增加C2用量可增加C3转化酶的形成数量,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可抑制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过程,结论: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是影响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主要因素,体外组装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可应用于相关补体调控蛋白的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DAF与CD3协同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邹强  郑萍  李华  郭波  谢佩蓉 《免疫学杂志》2002,18(5):329-332
目的:探讨人促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 factor,DAF)作为共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3株针对DAF不同SCR的单抗单独使用或者与抗人CD3单抗联合使用时,对人外周血T细胞增殖、IL-2分泌以及胞浆Ca^2 水平的影响。结果:所用3株抗人DAF单抗不能活化T细胞,而抗人DAF单抗与抗人CD3单抗可以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促进IL-2分泌以及提高胞浆Ca^2 水平。结论:抗人DAF单抗与抗人CD3单抗可协同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4.
分泌抗人C_(1q)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人C_(19)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固相C_(19)-ELISA筛选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以后,获得三株(A_4、B_6及D_5)分泌抗人C_(19)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培养上清和小鼠腹水的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0~(-3)、10~(-5)及10~(-7)。单克隆抗体与人IgG无交叉反应,与灭活C_(19)呈阴性反应,经人C_(19)吸收后,OD值明显下降,能阻断补体经典途径的活化,从而抑制溶血活性。根据上述结果表明,三株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是针对人C_(19)特异性的。经鉴定单克隆抗体A_4属小鼠IgG_(2b)、B_6及D_5属IgG_1亚类。杂交瘤细胞系核型分析表明,染色体数为87~91条。 三株杂交瘤细胞系贮存液氦6个月,体外培养传20代,仍保存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C_1q与免疫细胞产生的IL-1活性的关系,采用Raji、U_(937)及对照MolT_4三株培养细胞与C_1q共同孵育20h后收集细胞上清,以3~H-TdR掺入法检测IL-1活性,结果显示C_1q能明显抑制Raji及U_(937)细胞IL-1活性,对MolT_4细胞无此作用,F(ab')_2antiC_1q可阻断此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推测可能C_1q通过C_1q受体刺激该细胞产生IL-1INH而抑制IL-1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抗人Clq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人血清中Clq含量。244份正常人血清标本检查结果,Clq正常值为287±56μg/ml。检测28份SLE患者血清有4份Clq呈明显下降.26份SLE病人血清同时用CH50试验检测总补体含量,发现二者呈正相关。因此,该技术有可能作为有关疾病如SLE等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Clq/ClqR系统免疫调节作用及其跨膜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摘要)陈政良,谢佩蓉Clq/ClqR系统是一个新领域,许多方面的研究亟待开拓和深入。本文采用ELISA、FACS、RBA及WB等方法,证实了人T细胞系Jurkat、B细胞系Raji和系U93...  相似文献   
8.
过去认为脑组织是免疫学隔离部位,不存在补体等免疫性蛋白质。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脑细胞不仅具有合成完整功能的补体系统,而且能表达补作成分及其片段的受体。它们在脑的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脑的疾病中也具有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其残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其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C1q和抗C1qRnAb抑制U937细胞产生TNF—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Mφ系U937细胞可在PMA/LPS诱导下产生了TNF-α。这种TNF-α的诱生可被C1q以剂量依赖方式所抑制,而且多聚C1q的抑制作用比单体C1q强约10倍。将C1q热灭活或加入抗入C1qF(ab)2C1q的抑制作用即消失,证实该作用是C1q。此外,抗人C1qRmAbE8能模拟C1q诱导类似的抑制效应,这些资料提示了C1q/C1qR系统的一项新功能,提供了该系统与细胞因子网络联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